- 1.87 MB
- 2023-05-06 00:00: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46 讲 戊戌变法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
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知识点一 戊戌变法的背景
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1)经济上:《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
始以资本输出为主。
(2)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清政府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1)原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偿还外债本息;自然灾害。
(2)清政府的应对措施
①增收:增加地丁银等旧税征收额度,增加商税,扩大纳官。
②节支: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
(3)结果:遭到官员的抵制,使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客观上有
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一些爱国工商人士,发
出 “实业救国”的呼声。
(2)影响{
①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变革,为发展
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基础。
4.维新思潮的兴起与传播
(1)早期改良思潮
①代表: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②主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
行竞争;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③影响: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的先声。
(2)康梁变法思想
①康有为: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理论,即“据乱世”“升平世(小
康)”和“太平世(大同)”。代表作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②梁启超:创办《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主张变法图强;伸民权、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科举制度,培养人才;发展近代工业。
③谭嗣同:发表《仁学》,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封建思想观念。
④严复: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用进化论理论阐述维新变法主张。
(3)康梁实践活动
①联合会试举人,发起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②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③成立政治团体强学会,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
知识点二 百日维新
1.准备
(1)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在天津、上海的报刊上刊行,产生了重大影响。
(2)康有为呈递《上清帝第六书》,重申了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
维新,进行全面改革。
(3)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等书籍,帮助光绪帝坚定
维新变法的决心。
(4)1898 年春,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保国会,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
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
2.开始: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3.内容
(1)政治: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取消旗人特权。
(2)经济: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开办工厂;设立铁路、
矿务总局等;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兴办邮政等。
(3)文化教育:改革科举制度,废除科举制度;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京
师大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
立译书局。
(4)军事:建立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
4.局限:光绪帝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
局等主张。
5.意义:基本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与要求
(1)政治: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
(2)经济: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文教: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4)军事: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
知识点三 戊戌变法失败及认识
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次思
想解放潮流。
2.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2)主观原因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
权的皇帝。
②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幻想。
3.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
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知识点一 戊戌变法的背景
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1)经济上:《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
始以资本输出为主。
(2)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清政府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1)原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偿还外债本息;自然灾害。
(2)清政府的应对措施
①增收:增加地丁银等旧税征收额度,增加商税,扩大纳官。
②节支: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
(3)结果:遭到官员的抵制,使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客观上有
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一些爱国工商人士,发
出 “实业救国”的呼声。
(2)影响{
①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变革,为发展
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基础。
4.维新思潮的兴起与传播
(1)早期改良思潮
①代表: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②主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
行竞争;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③影响: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的先声。
(2)康梁变法思想
①康有为: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理论,即“据乱世”“升平世(小
康)”和“太平世(大同)”。代表作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②梁启超:创办《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主张变法图强;伸民权、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科举制度,培养人才;发展近代工业。
③谭嗣同:发表《仁学》,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封建思想观念。
④严复: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用进化论理论阐述维新变法主张。
(3)康梁实践活动
①联合会试举人,发起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②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③成立政治团体强学会,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
知识点二 百日维新
1.准备
(1)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在天津、上海的报刊上刊行,产生了重大影响。
(2)康有为呈递《上清帝第六书》,重申了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
维新,进行全面改革。
(3)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等书籍,帮助光绪帝坚定
维新变法的决心。
(4)1898 年春,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保国会,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
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
2.开始: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3.内容
(1)政治: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取消旗人特权。
(2)经济: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开办工厂;设立铁路、
矿务总局等;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兴办邮政等。
(3)文化教育:改革科举制度,废除科举制度;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京
师大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
立译书局。
(4)军事:建立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
4.局限:光绪帝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
局等主张。
5.意义:基本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与要求
(1)政治: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
(2)经济: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文教: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4)军事: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
知识点三 戊戌变法失败及认识
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次思
想解放潮流。
2.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2)主观原因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
权的皇帝。
②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幻想。
3.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