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 MB
- 2023-05-05 23:36:03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40 讲 商鞅变法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点一 变法背景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
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商业日趋活跃。
2.阶级关系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自耕农和新兴地主出
现。
3.政治上: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
封建专制统治。
4.军事上: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各国为实现富国强兵纷纷变法。
5.文化上: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法家学说
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知识点二 秦国变法的具体原因
1.各国改革或变法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促进了政治进步和经济、军事的发展壮
大。
(1)春秋时期
①齐国管仲改革:发展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采取“相地而
衰征”的政策。
②鲁国的改革: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2)战国时期
①魏国李悝变法,使魏国率先强盛起来: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平籴法”;制定
《法经》,加强法制。
②楚国吴起变法,使楚国成为战国中的强国: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分封制;
裁免冗吏,奖励军功等。
2.必要性:秦国偏居关中,落后于中原,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3.可能性:秦国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和民众的认同;民风质
朴,尚武精神充斥等。
4.历史机遇:晋国分裂;中原众多士人追求建功立业。
5.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知识点三 变法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1)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2.奖励军功,加强中央集权
(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2)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3)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3.“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
4.改革旧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室居住;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知识点四 变法结果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知识点五 变法评价
1.变法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成功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作用
(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
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
制。
(3)军事上: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
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
(2)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图片解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牛尊
信息提取:从牛鼻子上的“鼻环”可印证当时人们对牛(畜力)的应用。
【图解历史】 商鞅变法的历史机遇
【图解历史】 小农经济的确立
信息提取: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导致“公田不治”,各国变法改革变相承认
了土地私有,而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从而使
小农经济确立。
【图解历史】 商鞅变法
探究 1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中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
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变法往往以赋税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经济基础变革,战国时期
的变法开始涉及上层建筑的变革,商鞅变法中既有废井田、开阡陌这样彻底的经
济基础变革,又有实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上层建筑变革,做到了二者的和谐
统一,推动了封建制度在秦国的确立,必然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最终完成统
一六国。
2.评价重农抑商
(1)积极: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
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例如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
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
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重农抑商”政策也导致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农
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点一 变法背景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
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商业日趋活跃。
2.阶级关系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自耕农和新兴地主出
现。
3.政治上: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
封建专制统治。
4.军事上: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各国为实现富国强兵纷纷变法。
5.文化上: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法家学说
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知识点二 秦国变法的具体原因
1.各国改革或变法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促进了政治进步和经济、军事的发展壮
大。
(1)春秋时期
①齐国管仲改革:发展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采取“相地而
衰征”的政策。
②鲁国的改革: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2)战国时期
①魏国李悝变法,使魏国率先强盛起来: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平籴法”;制定
《法经》,加强法制。
②楚国吴起变法,使楚国成为战国中的强国: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分封制;
裁免冗吏,奖励军功等。
2.必要性:秦国偏居关中,落后于中原,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3.可能性:秦国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和民众的认同;民风质
朴,尚武精神充斥等。
4.历史机遇:晋国分裂;中原众多士人追求建功立业。
5.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知识点三 变法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1)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2.奖励军功,加强中央集权
(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2)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3)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3.“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
4.改革旧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室居住;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知识点四 变法结果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知识点五 变法评价
1.变法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成功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作用
(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
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
制。
(3)军事上: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
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
(2)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图片解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牛尊
信息提取:从牛鼻子上的“鼻环”可印证当时人们对牛(畜力)的应用。
【图解历史】 商鞅变法的历史机遇
【图解历史】 小农经济的确立
信息提取: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导致“公田不治”,各国变法改革变相承认
了土地私有,而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从而使
小农经济确立。
【图解历史】 商鞅变法
探究 1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中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
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变法往往以赋税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经济基础变革,战国时期
的变法开始涉及上层建筑的变革,商鞅变法中既有废井田、开阡陌这样彻底的经
济基础变革,又有实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上层建筑变革,做到了二者的和谐
统一,推动了封建制度在秦国的确立,必然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最终完成统
一六国。
2.评价重农抑商
(1)积极: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
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例如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
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
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重农抑商”政策也导致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农
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