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3.50 KB
  • 2023-05-05 22:56:01 发布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山东专用):第26讲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26 讲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学科指导意见]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
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
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意义。
考点一 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点一 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方针确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
建设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改革内容{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
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②农村改革进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时期。
(3)意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
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②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到 1979 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
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 1981 年或 1982
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
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 1983 年底,几

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知识点二 国有企业改革
(1)背景:农村改革的推动。
(2)过程{
①开始:1978~1984年处于试点时期。
②展开:1984年在全国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③深化:1992年确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3)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
定和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的转型
从 1979 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
合或重叠。什么是体制转型?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什么是发
展转型?就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
——厉以宁《国家命运:中国未来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
知识点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过程{
①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目标。
②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21世纪初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意义: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
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图示解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信息提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实现了
经济路线、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
点,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局面。
【构图解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信息提取: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和统一开放的
市场体系。
探究 1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原因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
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否得到健康发展。
(2)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且
已关系到农民的温饱问题,必须首先在农村进行改革。
(3)农村中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
行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趋势。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
(1)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0 世纪 50 年代所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