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 MB
- 2023-05-05 22:52: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25 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科指导意见]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考点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知识点一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1)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政治保障。
(2)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3)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4)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2.实施:1953 年实施“一五”计划,作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
3.成就{
(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3)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把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建设成工业国,从哪里入手?经过对政治、经济、
国际环境诸多方面利弊得失的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 中共中央最后确立优先发展
重工业的方针, 这是吸取苏联经验的结果,是基于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变
化的考虑,是从国情出发的一种选择。
——杨树标《当代中国史事述略》
知识点二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过程
(1)农业{①1953年,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②1955年,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
(2)手工业:1953 年,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后改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实现
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
①建国后国家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②1953 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③1956 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
展开辟了道路。
知识点三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中共八大(1956 年)
(1)内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
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
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在“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2.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背景: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2)内容{
①总路线: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
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②“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即合作社的规模大,
公有化程度高。
(3)影响{
①“左”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
生产效率低下, 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背景:1959~1961 年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2)方针:1960 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3)结果:1962 年底经济形势开始好转,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4.“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年)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和破坏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
线上徘徊,损失约 5 000 亿元。
【构图解史】 工业化与三大改造的关系
信息提取: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是“一体两翼”的关系,其中,主体是工业化,
起辅助作用的是三大改造。
【漫画解史】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失误
信息提取:“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必将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后患。
【辨析比较】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大跃进”属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范畴,错误的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变革生产关系的范畴,根源在于生产关系变革超越了生产力
发展水平。
(2)“大跃进”运动的错误在于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
与生产关系无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
应。
【构图解史】 “文化大革命”
信息提取:“文化大革命”是“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使国民经济的发展遭受
重创。
探究 1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
[学科指导意见]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考点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知识点一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1)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政治保障。
(2)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3)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4)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2.实施:1953 年实施“一五”计划,作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
3.成就{
(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3)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把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建设成工业国,从哪里入手?经过对政治、经济、
国际环境诸多方面利弊得失的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 中共中央最后确立优先发展
重工业的方针, 这是吸取苏联经验的结果,是基于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变
化的考虑,是从国情出发的一种选择。
——杨树标《当代中国史事述略》
知识点二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过程
(1)农业{①1953年,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②1955年,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
(2)手工业:1953 年,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后改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实现
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
①建国后国家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②1953 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③1956 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
展开辟了道路。
知识点三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中共八大(1956 年)
(1)内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
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
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在“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2.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背景: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2)内容{
①总路线: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
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②“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即合作社的规模大,
公有化程度高。
(3)影响{
①“左”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
生产效率低下, 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背景:1959~1961 年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2)方针:1960 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3)结果:1962 年底经济形势开始好转,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4.“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年)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和破坏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
线上徘徊,损失约 5 000 亿元。
【构图解史】 工业化与三大改造的关系
信息提取: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是“一体两翼”的关系,其中,主体是工业化,
起辅助作用的是三大改造。
【漫画解史】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失误
信息提取:“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必将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后患。
【辨析比较】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大跃进”属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范畴,错误的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变革生产关系的范畴,根源在于生产关系变革超越了生产力
发展水平。
(2)“大跃进”运动的错误在于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
与生产关系无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
应。
【构图解史】 “文化大革命”
信息提取:“文化大革命”是“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使国民经济的发展遭受
重创。
探究 1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