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 MB
  • 2023-05-05 22:44:02 发布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山东专用):第23讲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学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23 讲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
[学科指导意见]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
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
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考点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知识点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十月革命后,列强武装干涉,妄图推翻苏维埃政权。
(2)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形势。
(3)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采取非常措施。
2.内容
(1)农业:余粮征集制。
(2)工业:实行工业国有化,大中企业收归国有,监督小企业。
(3)商业:取消商品贸易。
(4)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3.评价
(1)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
(2)局限: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苏俄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征。否认“战时共产主
义”的历史作用,把它看成是造成当时种种灾难性后果的根源是离开了历史的分
析。
——王斯德
知识点二 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经济困难:战争严重破坏了经济,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企业的生产。
(2)政治危机: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日益不满,频繁发生暴动。
2.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3.内容
(1)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
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3)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4.意义
(1)理论上:列宁找到了一条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2)实践上: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
权得到巩固。
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奠定了社会
主义的经济基础。
【思维导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信息提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四个层面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当时俄国的物力、财
力,对保证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干扰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深化理解】 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信息提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
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探究 1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从阶级关系来看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寻求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

合点,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工农联盟奠定新的经济基础
从管理体制的角度

新经济政策意味着一种主要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和经济核算
制作为经济杠杆的新管理体制
从经济运行机制的
角度看
新经济政策意味着摒弃了由国家直接组织生产和分配产品
的经济形态,走上了由国家有计划地调节市场的商品经济形

从社会主义发展道
路的角度看
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径,即经济文
化较为落后的国家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2013·课标全国Ⅰ,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
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 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 1921 年 3 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
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并且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
生产。据此判断,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被认为是新版的新经济政策,其依
据在于二者同样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故选 B 项。
答案 B
探究 2 从“历史解释”角度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比较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含义
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措施,主要
在经济领域
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全
面调整,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
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方式 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