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 MB
  • 2023-05-05 21:28:02 发布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35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阶段特征
一战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4~1945)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
度并存是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
政治上,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
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面对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科学文化上,以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奠定,预示着第三次
科技革命即将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
的一面,突出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精神的空虚和迷茫。
第 35 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背景
(1)物质基础:1861 年改革推进了工业化,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根本原因: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
的环节。
(3)直接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的落后与腐朽充分暴露了出来。
2.过程
(1)二月革命:1917 年 3 月 8 日,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形成了两个政权
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提出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

战争。
(3)七月事件:1917 年 7 月,临时政府使用武力镇压革命,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
针。
(4)十月革命:1917 年 11 月 6 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工人、士兵推翻了临
时政府。
3.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宣布一切权力归工兵代表苏维埃,并组成新政府——人民委员会。
(2)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3)1918 年春,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
4.意义
(1)对人类历史: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新模式。
(2)对俄国:它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府,开
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
道路。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十月革命后,列强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妄图推翻苏维埃政权。
(2)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内容
(1)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2)工业:实行工业国有化,大中企业收归国有,监督小企业。
(3)商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4)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3.评价
(1)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
(2)局限:超出战时需要的限度,激化了工农矛盾。
三、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经济困难:战争严重破坏了经济,亟需恢复生产。
(2)政治危机: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频繁发生暴动。
2.内容

(1)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
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3)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转为自由贸易。
3.意义
(1)理论上:列宁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2)实践上: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图示记忆]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四、斯大林时期的经济
1.确立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到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2.表现(特点)
(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2)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4)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评价
(1)积极
①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②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消极
①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