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 MB
  • 2023-05-05 17:16:02 发布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16讲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16 讲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古代的土地制度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农业的主要耕
作方式
1.(2017·课标全国Ⅲ,26)古代农业的发展
2.(2016·课标全国Ⅰ,24)古代田庄经济
3.(2015·课标全国Ⅰ,24)小农经济的形成
4.(2015·课标全国Ⅰ,27)经济重心南移与文化重心南移的关系
5.(2015·课标全国Ⅱ,26)农业技术与经济重心南移
古代的土地制

1.(2016·课标全国Ⅱ,26)宋代土地政策调整
2.(2013·课标全国Ⅱ,25)对宋代“不抑兼并”的认识

考点一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教材补充
『历史概念』
1.精耕细作: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综合技术体
系。它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
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
精耕细作农业体系的总目标,有利于改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
2.士族庄园经济:魏晋时期“士族”势力盛行,是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
展的产物。士族在经济上广占良田,形成了庄园经济。士族庄园占有大量土地,
拥有许多依附农民,却不向国家承担各种赋税和徭役,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
役杂税的来源。这种经济具有明显的封闭性,是当时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史论观点』 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
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
或纳税完官。
——俞森《荒政丛书》

考点二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教材补充
『历史概念』 租庸调制
隋唐时期推行的一种赋役制度。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
“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
布代役,叫“庸”。这样,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
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史论观点』 宋朝的土地政策
宋朝从立国之初就开始采取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化的发
展趋势,使土地私有制渐趋成熟,较前代比较彻底地释放了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强
大生产力,促使了租佃制的繁荣,是宋代社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的制度原因。
——《宋朝“不抑兼并”的土地制度》

[巧学妙用]
[漫画证史] 牛耕的出现
★牛耕的出现是我国农业动力的 一次革命,畜力代替了人力。
[构图解史]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济的演进
[图片解史] 汉代画像砖“弋射收获图”
★由图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耕文明的某些鲜明特征。
[构图解史] 古代农业
[图解历史]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漫画解史] 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使得小农经济破产,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社会动荡不安,这是统治
者实行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的重要原因。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种植 ②粟麦 ③牛 ④铁农具 ⑤曲辕犁 ⑥筒车 ⑦都江堰 
⑧漕渠 ⑨协作方式 ⑩私有土地 ⑪“男耕女织” ⑫赋税徭役
考点二 ①公有制 ②所有权 ③战国 ④地主 ⑤宋代 ⑥商品经济
考法 1 史论阐述类——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考题 1】 (2015·课标全国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
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
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 A
『方法突破』
★明立意 从小农经济的形成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
能养活五口人”说明个体生产的可能性。
★清误区 本题属于分析评价型选择题,难度较大。考生应警惕出现因果关系颠
倒现象,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导致农业收益增加的原因,而并非是结果。
『史论链接』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1)积极因素
①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的改进和推广:如筒车的出现,铁犁牛耕的推广。
②个体小农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③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政府持续推行重农政策,修缮水利,减轻赋税等。

(2)消极因素
①个体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