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26 KB
- 2023-05-05 15:20: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及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_________[时空坐标__单元概览]__________
社会主义的兴起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整体
感知
理论 实践 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初期
“文化大
革命”时
期
改革开放时
期
1848
年《共
产党宣
言》的
发表,
标志着
马克思
主义诞
生
1871 年
巴黎公
社是建
立无产
阶级专
政的第
一次伟
大尝试
1917
年俄
国的
十月
革
命,
使社
会主
义由
理想
变为
现实
颁布了第一部
社会主义类型
的宪法,形成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民
族区域自治制
度
民主与法
制遭到践
踏,公民
权利得不
到保障,
党内正常
的组织生
活无法开
展
提出依法治
国,民主政
治建设步入
健康发展轨
道。提出
“一国两
制”构想,
港澳回归,
海峡两岸关
系不断发展
主旨
归纳
(1)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
多国的历程
(2)新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一国两制”的提出
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取得巨大成就
第 9 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
制度的建立
考点 1| 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对应学生用书第 69 页)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其固有的基本矛盾逐渐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基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
义。
(4)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致力于理
论研究。
2.标志: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内容
(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
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4.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
起来。
[易错提醒] 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空想性:它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
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2)科学性: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二、巴黎公社
1.历史背景
(1)1870 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以武力解散国民自卫
军,导致了巴黎两大阶级矛盾的激化。
2.公社成立:1871 年 3 月 18 日革命爆发;3 月 28 日,巴黎公社成立。
3.革命措施
(1)政权建设: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保障人民的权利。
(2)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
制。
4.失败原因:没有掌握经济命脉,没有联系其他革命力量,没有发动广大农民,
没有成熟政党的领导。
5.历史意义
(1)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
验和教训。
[教材补遗]__关于巴黎公社的原则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时曾指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传统观点一般都把
马克思所说的原则归纳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
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即必须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起,这种观点开始受到质疑。
有些学者认为,传统上对巴黎公社原则的论述并不符合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历史
经验的实际情况。马克思在谈到“公社原则”时,无论是英文还是德文,都是复
数,而非单数。所以,公社的原则不是上述一条原则,而是一系列原则。除了打
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外,还包括:国际主义原则、人民当家作主
原则、民主共和制政体原则、公社作为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原则、公社各
级负责人由选举产生、受公众监督并可以随时撤换原则、国家工作人员薪金相...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_________[时空坐标__单元概览]__________
社会主义的兴起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整体
感知
理论 实践 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初期
“文化大
革命”时
期
改革开放时
期
1848
年《共
产党宣
言》的
发表,
标志着
马克思
主义诞
生
1871 年
巴黎公
社是建
立无产
阶级专
政的第
一次伟
大尝试
1917
年俄
国的
十月
革
命,
使社
会主
义由
理想
变为
现实
颁布了第一部
社会主义类型
的宪法,形成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民
族区域自治制
度
民主与法
制遭到践
踏,公民
权利得不
到保障,
党内正常
的组织生
活无法开
展
提出依法治
国,民主政
治建设步入
健康发展轨
道。提出
“一国两
制”构想,
港澳回归,
海峡两岸关
系不断发展
主旨
归纳
(1)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
多国的历程
(2)新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一国两制”的提出
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取得巨大成就
第 9 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
制度的建立
考点 1| 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对应学生用书第 69 页)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其固有的基本矛盾逐渐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基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
义。
(4)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致力于理
论研究。
2.标志: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内容
(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
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4.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
起来。
[易错提醒] 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空想性:它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
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2)科学性: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二、巴黎公社
1.历史背景
(1)1870 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以武力解散国民自卫
军,导致了巴黎两大阶级矛盾的激化。
2.公社成立:1871 年 3 月 18 日革命爆发;3 月 28 日,巴黎公社成立。
3.革命措施
(1)政权建设: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保障人民的权利。
(2)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
制。
4.失败原因:没有掌握经济命脉,没有联系其他革命力量,没有发动广大农民,
没有成熟政党的领导。
5.历史意义
(1)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
验和教训。
[教材补遗]__关于巴黎公社的原则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时曾指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传统观点一般都把
马克思所说的原则归纳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
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即必须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起,这种观点开始受到质疑。
有些学者认为,传统上对巴黎公社原则的论述并不符合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历史
经验的实际情况。马克思在谈到“公社原则”时,无论是英文还是德文,都是复
数,而非单数。所以,公社的原则不是上述一条原则,而是一系列原则。除了打
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外,还包括:国际主义原则、人民当家作主
原则、民主共和制政体原则、公社作为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原则、公社各
级负责人由选举产生、受公众监督并可以随时撤换原则、国家工作人员薪金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