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 MB
- 2023-05-05 11:20: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专题优化提升
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初步形成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正式建立
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度(皇
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巩固
西汉建立“中朝”,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
完善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
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加强
北宋时期,在中央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
权、军权、财权。在地方,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监督知州;在各路设
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新发展
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
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
省制度
空前强化
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
实行三司分权。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
字狱”
结束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拓展训练——对接 25 分综合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
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
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
立巡抚 30 余处,总督 10 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
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清政府致力于实行立宪政体之后,它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行政制度的改革。
在义和团事件之后不久,政府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饬吏治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
但是这种努力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官僚制度落后过时的原因被认为有
以下几点。
首先是存在着“捐纳”制度,特别是卖官鬻爵。
以前当政府需要额外收入时,它就临时求助于卖官鬻爵的办法,但是自从太平军战争以
后,这个制度就成了一项长期措施。结果官场中有很多人是以金钱或军功获得他们的官职的。
人们认为这种做法造成了大量的贪污腐化。此外,有很多官署几乎没有职守。在中国,子女
们被认为应遵循由父母规定的成例行事,因此,由历代皇帝设立的衙署即使在时移世易和需
要改组时,仍然被保持了下来。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12 分)
【思路点拨】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逐句寻找材料的关键词句并围绕
关键词句概括表达,如关于“原因”的关键词“互不隶属”“效率迟缓”,反映的是行政效
率;“不利于弹压地方”“统一协调”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关于“特点”的关键词
句“辖区大小不均”“统一协调”反映的是明代地方改革的因地制宜和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
重视。
【尝试作答】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制度改革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
目的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3 分)
【思路点拨】 注意把握两段材料的主旨,材料一是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材料二是
清末行政改革,据此可以判断改革围绕着“行政效率”和“与时俱进”而进行。但二者有所
侧重,材料一侧重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材料二侧重于“新政”的需要。“原因”可从材料
二中寻找。
【尝试作答】
答案:(1)原因:明初三司事权互不隶属,存在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问题;保证地方
行政长官既拥有相对集中的权力,又不违...
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初步形成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正式建立
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度(皇
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巩固
西汉建立“中朝”,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
完善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
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加强
北宋时期,在中央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
权、军权、财权。在地方,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监督知州;在各路设
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新发展
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
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
省制度
空前强化
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
实行三司分权。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
字狱”
结束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拓展训练——对接 25 分综合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
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
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
立巡抚 30 余处,总督 10 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
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清政府致力于实行立宪政体之后,它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行政制度的改革。
在义和团事件之后不久,政府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饬吏治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
但是这种努力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官僚制度落后过时的原因被认为有
以下几点。
首先是存在着“捐纳”制度,特别是卖官鬻爵。
以前当政府需要额外收入时,它就临时求助于卖官鬻爵的办法,但是自从太平军战争以
后,这个制度就成了一项长期措施。结果官场中有很多人是以金钱或军功获得他们的官职的。
人们认为这种做法造成了大量的贪污腐化。此外,有很多官署几乎没有职守。在中国,子女
们被认为应遵循由父母规定的成例行事,因此,由历代皇帝设立的衙署即使在时移世易和需
要改组时,仍然被保持了下来。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12 分)
【思路点拨】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逐句寻找材料的关键词句并围绕
关键词句概括表达,如关于“原因”的关键词“互不隶属”“效率迟缓”,反映的是行政效
率;“不利于弹压地方”“统一协调”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关于“特点”的关键词
句“辖区大小不均”“统一协调”反映的是明代地方改革的因地制宜和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
重视。
【尝试作答】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制度改革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
目的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3 分)
【思路点拨】 注意把握两段材料的主旨,材料一是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材料二是
清末行政改革,据此可以判断改革围绕着“行政效率”和“与时俱进”而进行。但二者有所
侧重,材料一侧重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材料二侧重于“新政”的需要。“原因”可从材料
二中寻找。
【尝试作答】
答案:(1)原因:明初三司事权互不隶属,存在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问题;保证地方
行政长官既拥有相对集中的权力,又不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