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23 KB
  • 2023-05-05 10:32:02 发布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通史版第10讲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学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10 讲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时期的经济
(1)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繁荣;(2)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3)明清
时期商业市镇的兴起;(4)“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及“海禁”政策
考点一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
1.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
引进和推广。
2.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了① 风力水车 。
3.农业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4.人口的大量增加: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大量荒地的开垦,耕作技术的进步,高产作物的推
广以及赋税制度的改革,导致明清时期人口急剧增长。
二、手工业
1.生产规模:② 明中叶 以后,部分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
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2.成就
(1)制瓷业: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根据欧洲人的订单,专门烧
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2)纺织业

丝织业: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清官府在
苏杭等地设织造局,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棉织业:明代③ 棉花 成为纺织业主要原料。原因: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
进与推广;国家政策的推动;农书的推介;等。
三、商业
1.商业繁荣
(1)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2)区域间④ 长途贩运 贸易发展较快。
(3)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4)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⑤ 徽商 和晋商。
2.商业市镇发展:出现汉口镇、⑥ 佛山 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
教材补遗 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
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其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出现
(1)时间:⑦ 明朝中后期 。
(2)地点:江南。
(3)行业:丝织业。
(4)标志: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
(5)性质: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3.特点:地区性和不平衡性突出;发展缓慢。
4.缓慢原因:政府采取加强控制和掠夺的手段予以压制;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根本
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误区警示 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出现了手工工场,但
“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易错点拨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与资产阶级
明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并不存在资产阶级,一方面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微弱,另一方面,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组织者并未完全从地主阶级中分化出来,身兼官、商
和地主于一体。
探究点一 推动社会转型的经济因素——
明清时期工商业的发展
◆史料实证 
  史料 1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市镇,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制瓷业发达的景德
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一个荒村,“明
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
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史料 2 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棉
纺织业中心松江的一些暑袜店主统一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缝制暑袜,计件付酬,再将暑
袜拿到店中出售获利。
  史料 3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之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
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史料解释
(1)史料 1说明,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专门的工商业市镇;经济
发展有明显的区域性特色。
(2)史料 2反映了“机户”和“机工”之间、“店主”和“居民”之间实际上存在着雇佣
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存在的典型现象。
(3)史料 3表明,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地位提高,社会拜金风气盛行。

◆史料运用
(1)史料 3体现了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