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 MB
- 2023-05-05 09:36: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17 讲 美苏争锋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历史背景
(1)雅尔塔体制形成: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
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同盟关系破裂:战后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苏实力均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
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表现
(1)序幕:1946 年 3 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呼吁遏制苏联。
(2)政治上
①美国:1947 年 3 月,杜鲁门提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杜鲁门主义”,成为美苏“冷
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②苏联:1947 年 9 月,苏联、波兰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3)经济上
①美国:1947 年 6 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②苏联:1949 年 1 月,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社
会主义世界市场。
(4)军事上
①美国:1949 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②苏联:1955 年,成立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
③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战后美苏关系的变化
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始于 1947 年,它在塑造美国对欧洲安全承诺的性质和范畴上发挥了
关键性作用。……1944~1951 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
度建设。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
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
——(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
核心论点:二战后,美苏关系因社会制度的差异由同盟走向对抗。
二、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内容
1.导致一些国家分裂
(1)德国分裂:1949 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
和国。
(2)朝鲜分裂:1948 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
共和国。
2.导致国际局势紧张
(1)1950~1953 年,美国参与朝鲜战争,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
模局部战争。
(2)1962 年,出现了古巴导弹危机事件。
(3)1961~1973 年,美国在越南发动战争,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3.“冷战”的影响
(1)消极影响:“冷战”局面形成后,美苏争霸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
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2)积极影响
①在“冷战”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
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
界的整体发展。
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概念阐释】 “冷战”政策
美国的“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在
“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在局部地区则发动“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精微点拨】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关系
(1)联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
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
(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地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
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图解历史】
1.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
信息提取: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是全方位的,以“冷战”方式为主,辅以“热战”。美
苏两极格局形成,导致世界局势长期动荡不安。
2.“冷战”的影响
信息提取: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充满了政治对峙和军事对抗,但因美苏两大阵营势均力敌,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材补遗】
美苏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争夺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冷战”对峙,在世界范围内激烈争夺,教材重点叙
述了美苏在欧洲的争夺,也涉及亚洲的部分活动,进入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后,美苏争夺
开始具有全球意义,在亚洲、阿拉伯地区、拉丁美洲都...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历史背景
(1)雅尔塔体制形成: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
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同盟关系破裂:战后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苏实力均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
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表现
(1)序幕:1946 年 3 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呼吁遏制苏联。
(2)政治上
①美国:1947 年 3 月,杜鲁门提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杜鲁门主义”,成为美苏“冷
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②苏联:1947 年 9 月,苏联、波兰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3)经济上
①美国:1947 年 6 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②苏联:1949 年 1 月,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社
会主义世界市场。
(4)军事上
①美国:1949 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②苏联:1955 年,成立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
③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战后美苏关系的变化
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始于 1947 年,它在塑造美国对欧洲安全承诺的性质和范畴上发挥了
关键性作用。……1944~1951 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
度建设。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
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
——(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
核心论点:二战后,美苏关系因社会制度的差异由同盟走向对抗。
二、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内容
1.导致一些国家分裂
(1)德国分裂:1949 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
和国。
(2)朝鲜分裂:1948 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
共和国。
2.导致国际局势紧张
(1)1950~1953 年,美国参与朝鲜战争,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
模局部战争。
(2)1962 年,出现了古巴导弹危机事件。
(3)1961~1973 年,美国在越南发动战争,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3.“冷战”的影响
(1)消极影响:“冷战”局面形成后,美苏争霸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
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2)积极影响
①在“冷战”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
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
界的整体发展。
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概念阐释】 “冷战”政策
美国的“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在
“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在局部地区则发动“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精微点拨】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关系
(1)联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
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
(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地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
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图解历史】
1.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
信息提取: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是全方位的,以“冷战”方式为主,辅以“热战”。美
苏两极格局形成,导致世界局势长期动荡不安。
2.“冷战”的影响
信息提取: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充满了政治对峙和军事对抗,但因美苏两大阵营势均力敌,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材补遗】
美苏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争夺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冷战”对峙,在世界范围内激烈争夺,教材重点叙
述了美苏在欧洲的争夺,也涉及亚洲的部分活动,进入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后,美苏争夺
开始具有全球意义,在亚洲、阿拉伯地区、拉丁美洲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