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 MB
  • 2023-05-05 09:32:02 发布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史专题五 第16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本专题主要阐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呈现出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向政治多极
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线索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优势,妄图称霸世界,把苏联看成称霸的
障碍,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
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线索二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新兴力量的崛起,世界出现
多极化趋势,日益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线索三 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20 世纪 90 年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
趋势不断加强。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线索四 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马克思主义诞生;19
世纪 70 年代,巴黎公社进行了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结果失败;第一次世界大
战中,苏俄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 16 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资本主
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3)思想基础: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4)主观努力: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运动,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
2.诞生: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3.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
工业体系制度下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
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
做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
——(英国)卡尔·波普尔
核心论点:史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工业社会
产生的结果。   
(二)巴黎公社
1.背景
(1)民族矛盾:1870 年普法战争中,法军大败。

(2)阶级矛盾: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资产阶级国防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
2.经过
(1)人民起义:1871 年 3 月 18 日,国民自卫军占领市政厅等要地。
(2)公社成立:1871 年 3 月 28 日,巴黎公社成立。
(3)革命措施
①军队建设:废除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②政权建设:普选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
③民主制度: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监督。
(4)结果:1871 年 5 月 28 日,巴黎被凡尔赛军队占领。
3.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19 世纪 70 年代,生产力水平和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不成熟。
(2)重要原因: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可供借鉴的
经验。
4.历史意义
(1)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2)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
(3)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源
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经济革命证
明了此点。……大工业第一次真正确立起来,又把德国变成一个第一流的真正工业国——一
切都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
——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
核心论点:欧洲当时资本主义发展,还不能达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背景
1.经济: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2.政治:俄国具有浓厚的军事封建色彩;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3.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恶化国内局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
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4.主观: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列宁主义诞生。
(二)经过
1.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形成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
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