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7.18 KB
- 2023-05-05 08:00: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2 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经济文明
先秦、秦汉时期的经济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2)从土地国有制到土地私有制的转变;(3)小农经济的形成和
发展;(4)“工商食官”与“抑商”政策和商业的发展;(5)手工业的发展;(6)“丝绸之路”
考点一 先秦、秦汉时期的农业
一、耕作方式的进步
1.原始社会,以① 刀耕火种 为基本耕作形式。
2.春秋战国时期,② 铁犁牛耕 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3.在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二、土地制度
1.商周时期:实行③ 井田制 ,土地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的④ 私人占有 ,土地私
有成为土地兼并的根源。
3.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租佃现象比较普遍。豪强地主控制下的
田庄经济发展。
误区警示 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地主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制、国家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
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农民土地所有制广泛而分散地存在,
但由于农民经济力量薄弱,其土地往往被兼并。
三、经营模式
1.集体劳作
(1)原因:先秦时期,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
(2)特点:土地国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
(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⑤ 土地私
有 制确立。
(2)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归纳总结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关系
三者是不同的经济概念,但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是
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
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农经济除包括自耕农经济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
生的佃农经济。三者的关系如下:
图解历史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教材补遗 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经济
(1)形成原因
a.累世公卿的豪族把持着东汉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
b.追随刘秀的开国功臣既是朝廷新贵,又是地方豪强。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田地和人口。
(2)特点
a.它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结合的社会基层单位。
b.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田庄里,地主和劳动者聚族而居,带着浓厚的宗法色彩。
d.劳动者称“徒附”“宾客”,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比西汉时期有所加强。
e.田庄还拥有私家武装,是维护豪强地主统治的武装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能转化为武
装割据的力量。
(3)影响
a.是东汉政权的统治基础。
b.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是东汉末年封建国家分裂的社会根源。
c.使政治更加黑暗,统治日趋腐朽,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四、水利工程
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⑥ 都江堰 ;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
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了⑦ 井渠 ;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探究点 具有田园情趣的小农经济
◆史料实证
史料 1 宗法制的封闭性是为了家族的“肥水不外流”,而在沉重的赋税负担和激烈的土地
兼并下,宗法制则起有强化、自保家族生存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①依靠男耕女织,实现自给
自足,更具有抵御破产风险,维护家族利益的作用。所以自给自足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也成为农
民狭隘的生产目的,②客观上也割裂了小农家庭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将自己封闭在一个与世无争
的狭小空间里。……小农经济的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使自己所需的两种必不可少的生活
资料即衣、食得以自给自足,从而极大地③减轻了对社会和外界的依赖,避免与社会过多联系。
——朱筱新《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
史料 2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④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
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⑤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⑥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
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史料解释
(1)史料 1属于现代评论史料。在理解史料时应将史料按照句号分层,明确每一层所要表达
的意思。史...
先秦、秦汉时期的经济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2)从土地国有制到土地私有制的转变;(3)小农经济的形成和
发展;(4)“工商食官”与“抑商”政策和商业的发展;(5)手工业的发展;(6)“丝绸之路”
考点一 先秦、秦汉时期的农业
一、耕作方式的进步
1.原始社会,以① 刀耕火种 为基本耕作形式。
2.春秋战国时期,② 铁犁牛耕 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3.在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二、土地制度
1.商周时期:实行③ 井田制 ,土地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的④ 私人占有 ,土地私
有成为土地兼并的根源。
3.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租佃现象比较普遍。豪强地主控制下的
田庄经济发展。
误区警示 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地主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制、国家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
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农民土地所有制广泛而分散地存在,
但由于农民经济力量薄弱,其土地往往被兼并。
三、经营模式
1.集体劳作
(1)原因:先秦时期,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
(2)特点:土地国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
(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⑤ 土地私
有 制确立。
(2)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归纳总结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关系
三者是不同的经济概念,但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是
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
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农经济除包括自耕农经济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
生的佃农经济。三者的关系如下:
图解历史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教材补遗 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经济
(1)形成原因
a.累世公卿的豪族把持着东汉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
b.追随刘秀的开国功臣既是朝廷新贵,又是地方豪强。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田地和人口。
(2)特点
a.它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结合的社会基层单位。
b.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田庄里,地主和劳动者聚族而居,带着浓厚的宗法色彩。
d.劳动者称“徒附”“宾客”,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比西汉时期有所加强。
e.田庄还拥有私家武装,是维护豪强地主统治的武装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能转化为武
装割据的力量。
(3)影响
a.是东汉政权的统治基础。
b.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是东汉末年封建国家分裂的社会根源。
c.使政治更加黑暗,统治日趋腐朽,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四、水利工程
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⑥ 都江堰 ;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
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了⑦ 井渠 ;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探究点 具有田园情趣的小农经济
◆史料实证
史料 1 宗法制的封闭性是为了家族的“肥水不外流”,而在沉重的赋税负担和激烈的土地
兼并下,宗法制则起有强化、自保家族生存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①依靠男耕女织,实现自给
自足,更具有抵御破产风险,维护家族利益的作用。所以自给自足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也成为农
民狭隘的生产目的,②客观上也割裂了小农家庭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将自己封闭在一个与世无争
的狭小空间里。……小农经济的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使自己所需的两种必不可少的生活
资料即衣、食得以自给自足,从而极大地③减轻了对社会和外界的依赖,避免与社会过多联系。
——朱筱新《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
史料 2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④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
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⑤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⑥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
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史料解释
(1)史料 1属于现代评论史料。在理解史料时应将史料按照句号分层,明确每一层所要表达
的意思。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