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2.50 KB
- 2023-05-05 07:44:01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18 讲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
会生活的变迁
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伟大的历史转折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1.标志
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内容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
(4)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改革
(1)开端:1978 年 12 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
(2)推广:1980 年 9 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
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3)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
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改革
(1)依据: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
制改革的决定》。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原则: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4)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几点误区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
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
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
(1)设立经济特区:1980 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
经济特区。相继,1988 年,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 年 5 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 14 个沿海
港口城市。
(3)开辟经济开放区:从 1985 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
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开发浦东:1990 年 4 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2.格局
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
格局。
3.特点
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4.意义
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经济体制改革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
►探究 对外开放的进程
史料一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
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
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
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文选》
史料二 今日浦东,不断吸引着世界一流竞技选手。7 家国家级要素市场、
130 多家中外金融机构、4 000 多家贸易公司、30 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0 多
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每年上百次国际性会展,使浦东初步展示出国际
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营运管理中心和会展中心的风采。
——《伟大构想变成瑰丽现实——今日浦东走笔》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特区“特”的本质含义。
(2)根据史料二,指出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
[解读] (1)史料一说明创办经济特区具有多方面的深刻意义,它不但可以促
进经济发展,培养人才,而且可以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2)史料二说明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不仅促进了浦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而
且成为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对外开放的标志。
[试答] (1)经济特区的“特”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规
定的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引进技
术和人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今日浦东已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新时期对外开放中“点、线、面、全、多、宽”的含义
(1)“点”是指...
会生活的变迁
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伟大的历史转折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1.标志
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内容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
(4)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改革
(1)开端:1978 年 12 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
(2)推广:1980 年 9 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
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3)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
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改革
(1)依据: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
制改革的决定》。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原则: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4)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几点误区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
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
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
(1)设立经济特区:1980 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
经济特区。相继,1988 年,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 年 5 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 14 个沿海
港口城市。
(3)开辟经济开放区:从 1985 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
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开发浦东:1990 年 4 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2.格局
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
格局。
3.特点
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4.意义
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经济体制改革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
►探究 对外开放的进程
史料一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
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
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
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文选》
史料二 今日浦东,不断吸引着世界一流竞技选手。7 家国家级要素市场、
130 多家中外金融机构、4 000 多家贸易公司、30 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0 多
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每年上百次国际性会展,使浦东初步展示出国际
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营运管理中心和会展中心的风采。
——《伟大构想变成瑰丽现实——今日浦东走笔》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特区“特”的本质含义。
(2)根据史料二,指出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
[解读] (1)史料一说明创办经济特区具有多方面的深刻意义,它不但可以促
进经济发展,培养人才,而且可以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2)史料二说明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不仅促进了浦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而
且成为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对外开放的标志。
[试答] (1)经济特区的“特”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规
定的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引进技
术和人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今日浦东已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新时期对外开放中“点、线、面、全、多、宽”的含义
(1)“点”是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