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50 KB
  • 2023-05-05 07:28:01 发布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通史版第2部分第6单元近代中国的革命与近代道路抉择单元高效整合学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一、1919-1949 年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主要矛盾 革命目标 国共关系
国民革命时期
(1924-1927 年)
帝国主义支持下
的北洋军阀与中
国人民之间的矛

“打倒列强,除军
阀”;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
国共两党第一
次合作
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37 年)
国民党与中共领
导的人民之间的
矛盾;1935 年,华
北事变后,中日民
族矛盾上升为主
要矛盾
推翻国民党反动
统治,建立民主共
和国
国共十年对峙
全民族抗战时期
(1937-1945 年)
中日民族矛盾
反抗日本侵略,实
现民族独立;建立
独立、自由、民主
的国家
国共两党第二
次合作
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 年)
美帝国主义支持
的国民党与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广
大人民之间的矛
盾。
推翻国民党统治,
赶走美帝国主义,
建立人民民主国

国共两党内战
[针对训练]
1.1927 年 9 月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中指出工农暴动要在“左派国民党旗帜
之下”进行,而 11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明确指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
苏维埃”。下列对这一重要战略口号的改变,认识合理的是(  )
A.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说明党组织思想混乱的状况
C.体现了对俄国革命道路的照搬
D.反映出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方向
D [从“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到“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的
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的方向,
故 D 项正确;A 项指的是遵义会议,时间是 1935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
B 项中“思想混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以“苏维埃”为主要口号不等
于照搬俄国革命的道路,故排除 C 项。]
二、五四运动后至国民革命时期多元社会思潮折射出的政治、经济的变化
1.从政治折射点看: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下。
(1)孙中山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继续肩负民主革
命的领导重任;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事实上为中国人民选择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在共
产国际支持下,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
2.从经济折射点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
“短暂的春天”,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转变,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民族工业重新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与
打击,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仍是中国人民面临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3.从社会思潮看:国民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与三民主义是中国社会两大
主流思潮,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都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这是由当时中
国的国情和国共两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针对训练]
2.(2019·武汉调研)1921 年 6 月,孙中山说道:“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
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
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  )
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
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
C.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
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

C [根据题干“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可见民生主
义(求富)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故选 C 项;“宜先求富强”反映出孙中
山意识到实现民生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并不能反映出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
更为重要,故 A 项错误;“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反映出孙中山倡导以
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但材料不能反映出“首倡”,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
体现出孙中山的主张受到中共革命纲领的影响,故 D 项错误。]
三、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及评价
1.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政治上 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经济上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思想文
化上
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2.评价
(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
步。
(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