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3.55 KB
- 2023-05-05 06:44:01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
秦、秦汉时期
先秦(远古至公元前 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
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秦汉(公元前 221—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
展阶段。
政治
(1)夏朝时期,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商代政治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密
切结合
(2)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3)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衰落,官僚政治兴起,郡县制出现,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
(4)秦朝,完成国家统一,首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推广郡县制,初步建立起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
(5)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建立“中朝”,实行
察举制、刺史制度
经济
(1)先秦时期,生产方式从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过渡;经营方式从集体劳作向个体农耕发展,
小农经济逐渐成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变;手工业和
商业上“工商食官”的限制被打破,私营工商业得到发展,“抑商”政策逐渐确立
(2)秦汉时期,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汉初的休养生息
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当时的经济重心;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
方的贸易往来
思想
文化
(1)先秦时期,科技与文艺成就突出,如甲骨文的成熟,青铜技术、天文历法、医学等水平高
超;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
文化发展的基础
(2)秦汉时期,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武帝时“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如造纸术的发明
和改进;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传入与传播
1.通过分封制、宗法制的家国同构体会家国情怀。
2.通过专题学习,加强先秦、秦汉时期的时空转换能力。
3.通过对“百家争鸣”、汉代儒学的学习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4.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解释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关系。
5.通过专题学习,加强运用史料对相关史实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第 1 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文明
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
(1)商朝的政治制度:①王位世袭制;②王权的神秘色彩
(2)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①分封制;②宗法制
(3)商鞅变法(△选修 1)
(4)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始皇(△选修 4);②皇帝制度的创立及特点;③秦朝中央集
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5)汉朝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①中外朝制度;②刺史制度;③察举制
考点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
一、商朝的政治制度
1.商代贵族以① 血缘关系 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2.② 神权 和王权紧密结合,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二、西周的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一战灭商后建立周朝。
2.内容
分封对
象
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诸侯权
力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诸侯义
务
对周天子定期③ 朝贡 ,提供军赋和力役
3.评价
(1)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2)局限:后来出现诸侯国之间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削弱。
图解历史 分封制的实质
误区警示 对“封建”的准确理解
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实行经济剥削与政治统治的社
会形态。
在中国传统文献中,“封建”即“封邦建国”,指的是分封制;而在日常生活中,“封建”则
成为思想保守、拘于传统的代名词。由此可见,“封建”一词在中国不同时期因历史环境不同
而产生不同的含义,我们使用时应充分了解语境。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
(1)周天子以④ 嫡长子 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
(2)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其领地内则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
继承。
(3)从诸侯到卿大夫、卿大夫到士,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3.结果: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⑤ 诸侯 —卿大夫—士”的等级。
4.特点:⑥ 嫡长子继承制 是核心;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
5.作用:有利于凝聚宗...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
秦、秦汉时期
先秦(远古至公元前 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
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秦汉(公元前 221—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
展阶段。
政治
(1)夏朝时期,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商代政治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密
切结合
(2)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3)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衰落,官僚政治兴起,郡县制出现,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
(4)秦朝,完成国家统一,首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推广郡县制,初步建立起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
(5)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建立“中朝”,实行
察举制、刺史制度
经济
(1)先秦时期,生产方式从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过渡;经营方式从集体劳作向个体农耕发展,
小农经济逐渐成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变;手工业和
商业上“工商食官”的限制被打破,私营工商业得到发展,“抑商”政策逐渐确立
(2)秦汉时期,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汉初的休养生息
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当时的经济重心;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
方的贸易往来
思想
文化
(1)先秦时期,科技与文艺成就突出,如甲骨文的成熟,青铜技术、天文历法、医学等水平高
超;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
文化发展的基础
(2)秦汉时期,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武帝时“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如造纸术的发明
和改进;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传入与传播
1.通过分封制、宗法制的家国同构体会家国情怀。
2.通过专题学习,加强先秦、秦汉时期的时空转换能力。
3.通过对“百家争鸣”、汉代儒学的学习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4.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解释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关系。
5.通过专题学习,加强运用史料对相关史实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第 1 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文明
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
(1)商朝的政治制度:①王位世袭制;②王权的神秘色彩
(2)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①分封制;②宗法制
(3)商鞅变法(△选修 1)
(4)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始皇(△选修 4);②皇帝制度的创立及特点;③秦朝中央集
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5)汉朝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①中外朝制度;②刺史制度;③察举制
考点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
一、商朝的政治制度
1.商代贵族以① 血缘关系 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2.② 神权 和王权紧密结合,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二、西周的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一战灭商后建立周朝。
2.内容
分封对
象
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诸侯权
力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诸侯义
务
对周天子定期③ 朝贡 ,提供军赋和力役
3.评价
(1)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2)局限:后来出现诸侯国之间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削弱。
图解历史 分封制的实质
误区警示 对“封建”的准确理解
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实行经济剥削与政治统治的社
会形态。
在中国传统文献中,“封建”即“封邦建国”,指的是分封制;而在日常生活中,“封建”则
成为思想保守、拘于传统的代名词。由此可见,“封建”一词在中国不同时期因历史环境不同
而产生不同的含义,我们使用时应充分了解语境。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
(1)周天子以④ 嫡长子 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
(2)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其领地内则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
继承。
(3)从诸侯到卿大夫、卿大夫到士,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3.结果: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⑤ 诸侯 —卿大夫—士”的等级。
4.特点:⑥ 嫡长子继承制 是核心;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
5.作用:有利于凝聚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