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9.00 KB
- 2023-05-05 06:28:01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四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和迟滞
——明清时期(公元 1368—1840 年)
[时空坐标·单元概览]
[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1368 年明朝建立至 1840 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但
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时空坐标]
[整体感知]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阶段,基本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和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现为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
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
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
经济—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
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文化—承古萌新:一方面,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钳制思想
的工具;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
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
猛烈抨击;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第 8 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与
社会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明朝(公元 1368—1644 年)
1.废除丞相
(1)原因: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
动荡。
(2)措施:1380 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
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设立内阁
(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
(2)演变
①奠基: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②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
策,“内阁”正式确立。
③发展: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④全盛:明神宗时,张居正任首辅,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
下属机构。
(3)评价: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
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3.颁布《大明律》
(1)特征:严惩直接危害封建君主统治的行为;增加经济立法内容;严惩贪
赃枉法。
(2)原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
[教材拓展 ]
(1)特务统治:明代为了确保臣下绝对忠心,利用特务手段侦察臣僚私下言
行,设立厂卫机构,监视侦察官民行为,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
导。
(2)八股取士:明清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
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故名八股取士。明
清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
的忠顺奴仆。
二、清朝前期(公元 1644—1840 年)
1.设立军机处
(1)背景
①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②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③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
(2)目的:适应办理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3)概况:雍正年间,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后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
(4)特点
①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
③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5)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2.建立密折制
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趋势图
3.清朝的边疆政策
(1)主要目的: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基本原则
①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②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3)具体措施
①在中央设置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理藩院,其职能是管理蒙古、新疆、西
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事务。
②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地施行“改土归流”。
(4)历史作用
①近代中国的版图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基本奠定。
②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教材拓...
——明清时期(公元 1368—1840 年)
[时空坐标·单元概览]
[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1368 年明朝建立至 1840 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但
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时空坐标]
[整体感知]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阶段,基本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和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现为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
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
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
经济—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
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文化—承古萌新:一方面,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钳制思想
的工具;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
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
猛烈抨击;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第 8 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与
社会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明朝(公元 1368—1644 年)
1.废除丞相
(1)原因: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
动荡。
(2)措施:1380 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
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设立内阁
(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
(2)演变
①奠基: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②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
策,“内阁”正式确立。
③发展: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④全盛:明神宗时,张居正任首辅,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
下属机构。
(3)评价: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
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3.颁布《大明律》
(1)特征:严惩直接危害封建君主统治的行为;增加经济立法内容;严惩贪
赃枉法。
(2)原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
[教材拓展 ]
(1)特务统治:明代为了确保臣下绝对忠心,利用特务手段侦察臣僚私下言
行,设立厂卫机构,监视侦察官民行为,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
导。
(2)八股取士:明清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
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故名八股取士。明
清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
的忠顺奴仆。
二、清朝前期(公元 1644—1840 年)
1.设立军机处
(1)背景
①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②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③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
(2)目的:适应办理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3)概况:雍正年间,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后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
(4)特点
①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
③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5)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2.建立密折制
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趋势图
3.清朝的边疆政策
(1)主要目的: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基本原则
①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②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3)具体措施
①在中央设置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理藩院,其职能是管理蒙古、新疆、西
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事务。
②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地施行“改土归流”。
(4)历史作用
①近代中国的版图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基本奠定。
②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教材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