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4 MB
- 2023-05-05 03:36:06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本专题主要阐述了古代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主导,手工业
和商业对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以小农经济为核心,
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
线索一 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
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线索二 古代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
纺织)成就突出,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三 古代商业
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
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线索四 古代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
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此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实行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第 19 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
(一)耕作技术——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刀耕火种”:在原始山林中,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2.铁犁牛耕
(1)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2)发展:汉代牛耕普及全国,出现耦犁;东汉时出现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
(3)成熟: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3.主要影响
(1)积极: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局限: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
铁器的出现及其作用
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
流域。铁制工具还促进了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
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核心论点:铁器的推广对兴修水利及灌溉工程方面的作用巨大。
(二)土地制度——贫者无立锥之地
1.制度变革
(1)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
2.土地兼并
根源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表现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土地高度集中
造成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
影响
引发民众暴动,“平均”的口号成为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的重要内容
(三)赋役制度
1.赋税沉重
(1)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
(2)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徭役沉重
(1)劳动者服事徭役,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
(2)过度征发徭役,又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
3.主要影响
(1)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2)引发社会动乱,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四)水利事业
1.水利文献:主要有《河渠书》《沟洫志》等。
2.水利工程
(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
(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至今还流行于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水患。
3.灌溉工具
(1)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
(2)宋代: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
(3)明清:出现了风力水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基本类型
1.家庭手工业
(1)特点:自给自足,产品有时也进入流通领域。
(2)地位: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
的经济形式。
2.田庄手工业
(1)背景:汉代出现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2)地位: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3.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
(1)出现:汉武帝时代,政府垄断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
(2)特点: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
高技术水平。
(3)弊端: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
和商业对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以小农经济为核心,
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
线索一 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
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线索二 古代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
纺织)成就突出,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三 古代商业
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
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线索四 古代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
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此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实行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第 19 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
(一)耕作技术——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刀耕火种”:在原始山林中,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2.铁犁牛耕
(1)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2)发展:汉代牛耕普及全国,出现耦犁;东汉时出现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
(3)成熟: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3.主要影响
(1)积极: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局限: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
铁器的出现及其作用
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
流域。铁制工具还促进了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
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核心论点:铁器的推广对兴修水利及灌溉工程方面的作用巨大。
(二)土地制度——贫者无立锥之地
1.制度变革
(1)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
2.土地兼并
根源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表现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土地高度集中
造成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
影响
引发民众暴动,“平均”的口号成为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的重要内容
(三)赋役制度
1.赋税沉重
(1)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
(2)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徭役沉重
(1)劳动者服事徭役,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
(2)过度征发徭役,又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
3.主要影响
(1)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2)引发社会动乱,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四)水利事业
1.水利文献:主要有《河渠书》《沟洫志》等。
2.水利工程
(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
(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至今还流行于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水患。
3.灌溉工具
(1)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
(2)宋代: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
(3)明清:出现了风力水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基本类型
1.家庭手工业
(1)特点:自给自足,产品有时也进入流通领域。
(2)地位: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
的经济形式。
2.田庄手工业
(1)背景:汉代出现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2)地位: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3.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
(1)出现:汉武帝时代,政府垄断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
(2)特点: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
高技术水平。
(3)弊端: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