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4 MB
- 2023-05-05 00:52:01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
【认读导引】
一大核心: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
两大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至改革开放前与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
三个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956—1976 年);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时期(1978 年至今)。
第 16 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国民经济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
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国营企业建立并迅速发展,从而为国家
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1953 年。
(2)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
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4)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一五”计划
(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到 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
(3)意义: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
(1)内容{
①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
道路。
②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
的高潮。
(2)结果:1956 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
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资本主义指受国家政权控制和监督的资本主义。开始时实行加工订货、
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后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
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赎买”政策指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
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
——朱汉国《新中国经济史研究》
二、1956—1976 年的探索与实践
1.曲折发展的十年
(1)《论十大关系》:1956 年 4 月,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政治报告,
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2)中共八大{
①召开: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②内容: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
的变化,制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③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背景: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
论和思想上还缺乏深刻的认识,急于求成的发展心态。
②过程:1958 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相继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③影响:“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④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4)中共中央的调整
①措施:1960 年冬,中共中央首先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②结果:到 1965 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5)经济建设成就
①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十几个基础行业。
②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石油已经实现自给。
2.“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基本状况:1966 年 5 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在“全面夺权”的狂潮
中,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整顿
①出现起色:周恩来恢复被破坏的各种规章制度,重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②复苏发展:邓小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全面整顿经济。经过整顿,国民
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
(3)“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①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②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教材拓展]
票证:它是我国计划经济历史的真实写照和证明。1953 年,我国开始实行
计划经济,对商品采取计划供应...
【认读导引】
一大核心: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
两大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至改革开放前与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
三个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956—1976 年);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时期(1978 年至今)。
第 16 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国民经济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
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国营企业建立并迅速发展,从而为国家
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1953 年。
(2)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
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4)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一五”计划
(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到 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
(3)意义: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
(1)内容{
①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
道路。
②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
的高潮。
(2)结果:1956 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
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资本主义指受国家政权控制和监督的资本主义。开始时实行加工订货、
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后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
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赎买”政策指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
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
——朱汉国《新中国经济史研究》
二、1956—1976 年的探索与实践
1.曲折发展的十年
(1)《论十大关系》:1956 年 4 月,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政治报告,
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2)中共八大{
①召开: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②内容: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
的变化,制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③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背景: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
论和思想上还缺乏深刻的认识,急于求成的发展心态。
②过程:1958 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相继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③影响:“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④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4)中共中央的调整
①措施:1960 年冬,中共中央首先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②结果:到 1965 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5)经济建设成就
①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十几个基础行业。
②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石油已经实现自给。
2.“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基本状况:1966 年 5 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在“全面夺权”的狂潮
中,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整顿
①出现起色:周恩来恢复被破坏的各种规章制度,重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②复苏发展:邓小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全面整顿经济。经过整顿,国民
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
(3)“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①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②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教材拓展]
票证:它是我国计划经济历史的真实写照和证明。1953 年,我国开始实行
计划经济,对商品采取计划供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