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9.50 KB
- 2023-05-05 00:48: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15 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时髦的转身——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趋势: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表现
(1)近代{
①男性服饰: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
通常服饰;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大为流行。
②女性服饰:旗袍是受到女性欢迎的服装。
(2)现代{
①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
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
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②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军装和
“干部服”盛行,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
③改革开放后: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
服饰发展的三大阶段
近现代中国服饰的演变受时代发展的影响,具有鲜明的阶段性。
二、饮食与居室的演进
1.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四大菜系,即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2)西餐: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餐并行于世的局面。
2.居室建筑
(1)传统居室: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西式住房: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
量出现;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三、习俗风尚的变革
1.背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
2.表现
(1)婚丧礼俗:清末民初,新青年男女开始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方的新式
婚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用火葬代替土葬。
(2)社交礼仪:中华民国成立后,点头鞠躬握手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
(3)思想观念: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并步入社会。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
1881 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成为一大罪状。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
史料一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
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 大厦商铺、中西邮局、
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
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
些以营利为目的的“番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
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史料二 20 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
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当时一般人认
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
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
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
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
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解读]
(1)史料一描述了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社会生活的变迁。表明上海是近代中
国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城市。
(2)史料二描述了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20 世纪初中国人推崇西方的社
会生活习俗。表明西方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生活,人们
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归纳上海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
变化原因。
试答: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出现的新气象,
分析其原因。
试答:
(3)结合上述史料,概括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
试答:
【提示】 (1)表现:建筑出现了西式楼房...
时髦的转身——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趋势: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表现
(1)近代{
①男性服饰: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
通常服饰;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大为流行。
②女性服饰:旗袍是受到女性欢迎的服装。
(2)现代{
①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
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
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②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军装和
“干部服”盛行,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
③改革开放后: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
服饰发展的三大阶段
近现代中国服饰的演变受时代发展的影响,具有鲜明的阶段性。
二、饮食与居室的演进
1.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四大菜系,即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2)西餐: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餐并行于世的局面。
2.居室建筑
(1)传统居室: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西式住房: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
量出现;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三、习俗风尚的变革
1.背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
2.表现
(1)婚丧礼俗:清末民初,新青年男女开始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方的新式
婚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用火葬代替土葬。
(2)社交礼仪:中华民国成立后,点头鞠躬握手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
(3)思想观念: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并步入社会。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
1881 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成为一大罪状。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
史料一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
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 大厦商铺、中西邮局、
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
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
些以营利为目的的“番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
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史料二 20 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
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当时一般人认
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
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
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
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
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解读]
(1)史料一描述了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社会生活的变迁。表明上海是近代中
国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城市。
(2)史料二描述了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20 世纪初中国人推崇西方的社
会生活习俗。表明西方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生活,人们
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归纳上海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
变化原因。
试答: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出现的新气象,
分析其原因。
试答:
(3)结合上述史料,概括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
试答:
【提示】 (1)表现:建筑出现了西式楼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