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50 KB
- 2023-05-04 22:52: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课题三十九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三民主义
1.背景
政治 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主张屡屡碰壁
阶级 19 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 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的思想
2.提出
(1)1905 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地权”纲领。
(2)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统称为“三民主义”。
3.内容
纲领 含义 地位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
的清朝封建统治
前提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涨价归国家所有,由
国民共享
补充和发展
4.实践
(1)辛亥革命: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法制建设:1912 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
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3)捍卫共和 :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二)新三民主义
1.标志: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内容
民族主义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
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3.评价
(1)进步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
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局限性: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二、毛泽东思想
1.酝酿
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
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重要性。
2.形成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最
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3.成熟
(1)1940 年 1 月,《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2)1945 年,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注]
民族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未明确反帝。
[注]
民权主义缺少具体可操作性,只是些抽象概念。
[注]
民生主义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未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拓]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拓]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
身之肩上。
——孙中山
[辩]
这里的“相同”指的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而三民主义没有共产
党民主革命纲领中“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内容。
[拓]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4.发展
(1)解放战争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及党的基本政策和
总任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提出了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以苏联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
(2)新中国成立后:《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一系列
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5.其他方面
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
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6.地位与影响
(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
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
神支柱,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三、邓小平理论
1.背景
(1)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的讨论促进了思想解放。
任何真理和理论都有其相对性,需要随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其活力。
(2)1978 ...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三民主义
1.背景
政治 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主张屡屡碰壁
阶级 19 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 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的思想
2.提出
(1)1905 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地权”纲领。
(2)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统称为“三民主义”。
3.内容
纲领 含义 地位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
的清朝封建统治
前提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涨价归国家所有,由
国民共享
补充和发展
4.实践
(1)辛亥革命: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法制建设:1912 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
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3)捍卫共和 :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二)新三民主义
1.标志: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内容
民族主义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
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3.评价
(1)进步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
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局限性: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二、毛泽东思想
1.酝酿
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
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重要性。
2.形成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最
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3.成熟
(1)1940 年 1 月,《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2)1945 年,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注]
民族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未明确反帝。
[注]
民权主义缺少具体可操作性,只是些抽象概念。
[注]
民生主义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未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拓]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拓]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
身之肩上。
——孙中山
[辩]
这里的“相同”指的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而三民主义没有共产
党民主革命纲领中“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内容。
[拓]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4.发展
(1)解放战争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及党的基本政策和
总任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提出了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以苏联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
(2)新中国成立后:《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一系列
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5.其他方面
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
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6.地位与影响
(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
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
神支柱,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三、邓小平理论
1.背景
(1)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的讨论促进了思想解放。
任何真理和理论都有其相对性,需要随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其活力。
(2)1978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