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5.50 KB
- 2023-05-04 21:44:01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专题末 —查漏补缺·提能增分
重视“三农”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思想
1.(2019·郑州模拟)春秋时期,建立国储粮制度的齐国对鲁国发动了商战,连续多年大量
进口鲁国的丝织品,鲁国民众基本放弃了其他生产。然后齐国阻断其粮食进口通道,迫使
其屈服,这说明( )
A.农业具有战略价值 B.商战决定争霸成效
C.自然经济保障国家安全 D.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
解析:选 A 齐国对鲁国进行的商战,主要是通过进口鲁国的丝织品,使得鲁国民众
放弃农业的粮食生产,然后齐国再阻断鲁国的粮食进口,迫使鲁国屈服,这体现了农业在
此时期的战略价值,故 A 项正确;商战决定争霸成效说法太绝对,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
的是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而没有突出自然经济,故 C 项错误;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在材
料中未体现,故 D 项错误。
2.北宋前期,统治者提倡江南江北不同农作物的“参植”,要求各地官员大力宣传,
并制定了如由北方官府供给南方所缺的粟、麦、豆的种子,北方种稻免其租等优惠政策。
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政府的财政税收 B.提高粮食产量
C.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D.维护国家统一
解析:选 A 政府提倡南方北方农作物混杂种植,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扩大耕地
面积和作物品种,从而提高粮食总产量,增加国家财政税收,故 A 项正确;农作物“参植”
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但政府提倡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统治,为税收提供稳定
的来源,故 B 项错误;“积贫积弱”局面在北宋中期比较明显,故北宋前期的政策不是为
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故 C 项错误;不同农作物南北“参植”,与国家统一没有直接联
系,故 D 项错误。
[深化提能]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
亡,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国之根本,采取一系列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
现将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总结如下:
1.古代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
(1)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其规律为:农业
发展→立民之欲→安定民生→稳固统治;或者:农业发展→治民→治国。
(2)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是国富力强的标志。
(3)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4)农业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2.古代管理农业的机构
中国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农业的管理,历代设立了一系列管理农业的机构:如东汉
及其后的魏晋南北朝设“大司农”(或改称司农寺)、“少府”等。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
户部即类似于今天的财政部和农业部,以后历经宋、元、明、清,户部一直作为管理财政
和农政的重要机构而存留,其中元世祖还设立负责水利和农业的大司农司。
3.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上的主要特色
古代王朝十分重视科技兴农,如西汉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东汉时
推行“区田法”,从而基本解决了旱作地区农业生产中的春旱多风与春种的矛盾。我国很早
就开辟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扩大耕地面积这样两条发展农业的途径。在此基础上,人们
又开辟了以复种技术争取全年总产量增加的第三条途径。
自然经济 VS 小农经济 VS 自耕农经
济
3.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
营、小雇佣劳动,进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
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解析:选 B 据材料“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说明农民并未放弃农业,故不会冲击地
主所有制经济,故 A 项错误;据材料“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可
知农民以副业的方式从事小规模经济活动有利于农业的自给自足,故 B 项正确;据材料“从
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可知农民并未脱离土地,人身自由没有变化,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小
雇佣劳动”可知这种雇佣形式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故 D 项错误。
4.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
重视“三农”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思想
1.(2019·郑州模拟)春秋时期,建立国储粮制度的齐国对鲁国发动了商战,连续多年大量
进口鲁国的丝织品,鲁国民众基本放弃了其他生产。然后齐国阻断其粮食进口通道,迫使
其屈服,这说明( )
A.农业具有战略价值 B.商战决定争霸成效
C.自然经济保障国家安全 D.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
解析:选 A 齐国对鲁国进行的商战,主要是通过进口鲁国的丝织品,使得鲁国民众
放弃农业的粮食生产,然后齐国再阻断鲁国的粮食进口,迫使鲁国屈服,这体现了农业在
此时期的战略价值,故 A 项正确;商战决定争霸成效说法太绝对,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
的是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而没有突出自然经济,故 C 项错误;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在材
料中未体现,故 D 项错误。
2.北宋前期,统治者提倡江南江北不同农作物的“参植”,要求各地官员大力宣传,
并制定了如由北方官府供给南方所缺的粟、麦、豆的种子,北方种稻免其租等优惠政策。
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政府的财政税收 B.提高粮食产量
C.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D.维护国家统一
解析:选 A 政府提倡南方北方农作物混杂种植,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扩大耕地
面积和作物品种,从而提高粮食总产量,增加国家财政税收,故 A 项正确;农作物“参植”
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但政府提倡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统治,为税收提供稳定
的来源,故 B 项错误;“积贫积弱”局面在北宋中期比较明显,故北宋前期的政策不是为
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故 C 项错误;不同农作物南北“参植”,与国家统一没有直接联
系,故 D 项错误。
[深化提能]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
亡,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国之根本,采取一系列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
现将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总结如下:
1.古代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
(1)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其规律为:农业
发展→立民之欲→安定民生→稳固统治;或者:农业发展→治民→治国。
(2)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是国富力强的标志。
(3)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4)农业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2.古代管理农业的机构
中国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农业的管理,历代设立了一系列管理农业的机构:如东汉
及其后的魏晋南北朝设“大司农”(或改称司农寺)、“少府”等。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
户部即类似于今天的财政部和农业部,以后历经宋、元、明、清,户部一直作为管理财政
和农政的重要机构而存留,其中元世祖还设立负责水利和农业的大司农司。
3.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上的主要特色
古代王朝十分重视科技兴农,如西汉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东汉时
推行“区田法”,从而基本解决了旱作地区农业生产中的春旱多风与春种的矛盾。我国很早
就开辟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扩大耕地面积这样两条发展农业的途径。在此基础上,人们
又开辟了以复种技术争取全年总产量增加的第三条途径。
自然经济 VS 小农经济 VS 自耕农经
济
3.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
营、小雇佣劳动,进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
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解析:选 B 据材料“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说明农民并未放弃农业,故不会冲击地
主所有制经济,故 A 项错误;据材料“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可
知农民以副业的方式从事小规模经济活动有利于农业的自给自足,故 B 项正确;据材料“从
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可知农民并未脱离土地,人身自由没有变化,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小
雇佣劳动”可知这种雇佣形式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故 D 项错误。
4.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