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23 KB
- 2023-05-04 21:40: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热点强化练四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租佃关系
一、选择题
1.(2018·济宁高三期末考试题,1)西周时期,“天子千里,公侯百里,男五十里”“公食贡,
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这反映了当时( )
A.政治等级建立在土地占有的基础上
B.重农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
C.利益分配不公导致了贵族间的矛盾
D.关注民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天子千里,公侯百里,男五十里”所讲述的是西周时期不同等级所占有土地
的多少,后面又讲到土地占有的不同所以导致各等级享有不同的特权,故 A 项正确。
2.(2019·博文雅道高三质量测评,2)历史学家认为:井田制“必须实行于浅耕农业时代,以
浅耕农业,不致因用力多寡而影响收获量的悬殊。若在精耕时代,则沟洫灌溉之利及用力多
寡皆足以影响收获的丰歉”。提出这种观点的理由是( )
A.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
B.井田授予各级贵族世代享用
C.农民缺乏耕作公田的积极性
D.铁器牛耕促进了公田的开垦
答案 C
解析 井田制适合于浅耕农业时代不适合于深耕时代,是因为深耕更需要生产者具有积极性,
而奴隶社会下的井田制是一种集体劳作,劳动者缺乏耕作的积极性,因而井田制只适合于浅
耕时代,故 C 项正确。
3.(2018·洛阳期中考试,1)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
治”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
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上述现象( )
A.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B.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
C.标志着新的社会制度诞生
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的产生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就是土地私有制的出现,A 项与题意不符;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伴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旧的奴隶主贵族逐渐衰落,新兴的地主阶层发展壮大,故 B 项
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并未标志着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故 C 项错误;
土地私有制导致土地兼并,并未抑制大土地所有者的产生,故 D 项错误。
4.(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测试三,3)有史学家认为,秦汉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
制,而非国家土地所有制,因“从战国以来,土地所有制就从封建领主的世袭所有向着新兴
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个人所有转化”。由此推知,判断秦汉土地制度的依据是( )
A.最高统治者代表的阶级利益
B.看占据社会支配地位的所有权
C.社会制度是否发生根本变化
D.土地兼并与买卖之风是否盛行
答案 B
解析 秦汉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因为土地所有制从战国以来逐渐向地主个人转化,
使地主逐渐占社会支配地位,所以判断秦汉土地制度的依据是看占据社会支配地位的所有权,
故 B 项正确。
5.(2019·溧阳模拟,25)唐初,拥有广大庄园的豪门世族受到了沉重打击,大片的沃土重新
掌握在唐王朝手中。同时隋末以来的战争也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死亡。这一历史现象( )
A.导致政权统治基础发生逆变
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恢复发展
C.利于政府进行土地制度改革
D.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分化瓦解
答案 C
解析 封建政权统治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没有发生变化,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大
片的沃土重新掌握在唐王朝手中。同时隋末以来的战争也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死亡”可知不利于
小农经济的恢复发展,故 B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唐王朝手中掌握大量土
地利于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故 C 项正确;社会阶层的分化瓦解不是材料的主旨,故 D 项错误。
6.(2019·河南八市质检,25)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701 年,户主张玄均 34 岁为丁男,户
内另有丁男 1 人,寡 1 人,合应授田 231 亩,而实际授田为 75 亩;721 年,董思勖一户应
授田 131 亩,而实际授田为 28 亩。这反映了唐代( )
A.均田制已遭到破坏 B.分配土地严重不均
C.官吏的腐败贪污 D.各地的经济不平衡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看实际授田远远小于应授田,故 A 项正确;均田制是按照性别、年龄等分田
的,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均田制的授田情况,无法反映官吏贪污与否,故 C 项错误;
材料只提及了敦煌一地...
一、选择题
1.(2018·济宁高三期末考试题,1)西周时期,“天子千里,公侯百里,男五十里”“公食贡,
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这反映了当时( )
A.政治等级建立在土地占有的基础上
B.重农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
C.利益分配不公导致了贵族间的矛盾
D.关注民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天子千里,公侯百里,男五十里”所讲述的是西周时期不同等级所占有土地
的多少,后面又讲到土地占有的不同所以导致各等级享有不同的特权,故 A 项正确。
2.(2019·博文雅道高三质量测评,2)历史学家认为:井田制“必须实行于浅耕农业时代,以
浅耕农业,不致因用力多寡而影响收获量的悬殊。若在精耕时代,则沟洫灌溉之利及用力多
寡皆足以影响收获的丰歉”。提出这种观点的理由是( )
A.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
B.井田授予各级贵族世代享用
C.农民缺乏耕作公田的积极性
D.铁器牛耕促进了公田的开垦
答案 C
解析 井田制适合于浅耕农业时代不适合于深耕时代,是因为深耕更需要生产者具有积极性,
而奴隶社会下的井田制是一种集体劳作,劳动者缺乏耕作的积极性,因而井田制只适合于浅
耕时代,故 C 项正确。
3.(2018·洛阳期中考试,1)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
治”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
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上述现象( )
A.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B.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
C.标志着新的社会制度诞生
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的产生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就是土地私有制的出现,A 项与题意不符;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伴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旧的奴隶主贵族逐渐衰落,新兴的地主阶层发展壮大,故 B 项
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并未标志着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故 C 项错误;
土地私有制导致土地兼并,并未抑制大土地所有者的产生,故 D 项错误。
4.(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测试三,3)有史学家认为,秦汉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
制,而非国家土地所有制,因“从战国以来,土地所有制就从封建领主的世袭所有向着新兴
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个人所有转化”。由此推知,判断秦汉土地制度的依据是( )
A.最高统治者代表的阶级利益
B.看占据社会支配地位的所有权
C.社会制度是否发生根本变化
D.土地兼并与买卖之风是否盛行
答案 B
解析 秦汉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因为土地所有制从战国以来逐渐向地主个人转化,
使地主逐渐占社会支配地位,所以判断秦汉土地制度的依据是看占据社会支配地位的所有权,
故 B 项正确。
5.(2019·溧阳模拟,25)唐初,拥有广大庄园的豪门世族受到了沉重打击,大片的沃土重新
掌握在唐王朝手中。同时隋末以来的战争也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死亡。这一历史现象( )
A.导致政权统治基础发生逆变
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恢复发展
C.利于政府进行土地制度改革
D.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分化瓦解
答案 C
解析 封建政权统治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没有发生变化,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大
片的沃土重新掌握在唐王朝手中。同时隋末以来的战争也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死亡”可知不利于
小农经济的恢复发展,故 B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唐王朝手中掌握大量土
地利于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故 C 项正确;社会阶层的分化瓦解不是材料的主旨,故 D 项错误。
6.(2019·河南八市质检,25)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701 年,户主张玄均 34 岁为丁男,户
内另有丁男 1 人,寡 1 人,合应授田 231 亩,而实际授田为 75 亩;721 年,董思勖一户应
授田 131 亩,而实际授田为 28 亩。这反映了唐代( )
A.均田制已遭到破坏 B.分配土地严重不均
C.官吏的腐败贪污 D.各地的经济不平衡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看实际授田远远小于应授田,故 A 项正确;均田制是按照性别、年龄等分田
的,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均田制的授田情况,无法反映官吏贪污与否,故 C 项错误;
材料只提及了敦煌一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