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 MB
  • 2023-05-04 21:28:01 发布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六第19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学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19 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一、古代中国的商业
1.商业活动
(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
(7)宋元
①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②随着商业的发展,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在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
2.“市”的发展
(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政府对“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
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特别提示  古代“市”的基本形态
(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
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
制。
(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3.商业城市
(1)战国: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
①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扬州也曾经“雄富冠天下”。
②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及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5)清代
①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
②名镇有:盛泽镇、汉口镇及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
归纳总结  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
4.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
①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②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③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
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④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⑤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
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及目的: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
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
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
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教材补缺  古代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
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

欧洲罗马帝国。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
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2.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
和南海起航线。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
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3.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中国古代经济的
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
4.汉代至宋代,丝路贸易发展的特点
(1)覆盖范围广,远及西亚、北非、欧洲。
(2)汉代以陆路为主,宋代以海路为主,唐代陆上、海上并举。
(3)陆上丝绸之路渐趋衰落,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荣。
(4)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