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 MB
  • 2023-05-04 21:24:02 发布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六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学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专题概览
本专题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精耕细作的农业占主导,手工
业和商业是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线索 1 古代农业
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
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索 2 古代手工业
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
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 3 古代商业
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
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线索 4 古代的经济政策
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
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第 18 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耕作技术——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刀耕火种”:在原始山林中,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2)铁犁牛耕
①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②发展:汉代牛耕普及全国,出现耦犁;东汉时出现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
③成熟: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3)主要影响
①积极: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②局限: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
构图解史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关系
2.土地制度——贫者无立锥之地
(1)制度变革
①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
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③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
(2)土地兼并
根源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表现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土地高度集中
造成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
影响 引民发众暴动,“平均”的口号成为传统社会经济意识
中的重要内容
3.赋役制度
(1)赋税沉重
①名目繁多,以田亩税和人头税为主要形式。
②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力役沉重
①劳动者服事徭役,是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的基本条件。
②过度征发徭役迫使大批农耕劳动者长期离开土地。
(3)主要影响
①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②引发社会动乱,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4.水利事业的发展
(1)水利文献:主要有《河渠书》《沟洫志》等。
(2)水利工程
①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
②汉代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至今还流行于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③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水患。
(3)灌溉工具
①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
②宋代: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
③明清:出现了风力水车。
教材补缺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1.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过程
(1)原因
①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
术。
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③统治者的政策:南方统治者为增强实力,重视发展经济。
④江南经济发展: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
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
⑤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得到初步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中唐以后,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逐渐
赶上并超过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特点
(1)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民的南迁。
(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最突出。
(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4)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3.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海外贸易
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