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 MB
  • 2023-05-04 20:16:02 发布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八第24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24 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阶段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1978 年 12 月
思想
路线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内容
政治
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
(1)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开端:1978 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2)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教材补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问题
(1)中国国情导致改革后实行的仍是小农经济,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仍十分落后,不利于机械
化大生产,不利于农业技术的进步,要实现农民富裕的目标还有很大难度。
(2)农村经济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还很低,产品成本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跟不上工业化
发展的要求。
(3)土地所有权不清晰。

图解历史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3)内容: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教材补缺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目标——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
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
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
(1)设立经济特区:1980 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1988 年海南省的海南岛。
(2)设立沿海开放城市:1984 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 1985 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
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 年 4 月,开辟上海浦东地区为经济开放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
开放的重要标志。
2.格局
20 世纪 90 年代初,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
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易错辨析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1)经济特区的“特”是指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
行社会主义制度。
(2)特别行政区的“特”是指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和特殊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即实行资本
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内容: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改革开放的步伐、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关于计划经济与
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于发展问题。
(2)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中共十四大
(1)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主要内容
①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②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2)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4.中共十五大
(1)内容:大会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指出我国现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
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
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
(2)意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世纪。
归纳总结 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转变
考点一 中国特色建设之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乡镇企业
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