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1.91 KB
  • 2023-05-04 17:56:02 发布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6讲 现代中国的思想理论创新与科教文化学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26 讲 现代中国的思想理论创新与科教文化
一、现代中国的思想理论创新
1.邓小平理论
(1)形成
①1978 年 12 月,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
新道路的宣言书。
②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
辟,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
(2)发展
内容 意义
南方
谈话
深刻阐发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
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
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
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推向新阶段
中共十
四大
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
整的体系
中共十
五大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共产
党的行动指南
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引中国
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精微点拨 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
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意义
①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②是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图示解史 近代以来中国三大理论成果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现代中国的科教文化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1.“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
(2)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3)提出: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4)内容: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5)成就
①涌现出一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②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
(6)意义
①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②使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活跃起来。
2.“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文化大革命”期间,在“红卫兵”破“四旧”和江青等破除“文艺黑线专政”的鼓噪下,
许多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文物被洗劫,文艺成就被抹杀,文艺人士遭批斗。出现了文艺创
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戏曲电影只有“样板戏”一枝独秀的状况。
3.文化事业的繁荣
(1)背景
①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②明确方向:1979 年第四次文代会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
(2)表现:国家设立一批文化艺术奖项,促进了文化精品的创作与繁荣,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
事业的发展。
概念辨析 “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
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具体来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
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1.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1)根据《共同纲领》规定的教育方针,新中国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新型教育制度。
(2)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是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1954 年宪法又正式将教
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
(3)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采用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
(4)到 1965 年,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
生骨干力量。
2.“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1)对教育的冲击:“文化大革命”时期,各学校的“停课闹革命”、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
运动、改革教学体制和学校学制的“教育革命”等,使中国的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
(2)影响:使中国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
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1)推动教育发展的措施
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界进行了拨乱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