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2 MB
  • 2023-05-04 17:08:02 发布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19讲 国共十年对峙与解放战争学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阶段特征
政治上: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并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
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全国抗战、解放战
争期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遭到摧残。
思想上:毛泽东思想形成,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
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 19 讲 国共十年对峙与解放战争
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背景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
起义。
2.开辟: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
割据”的道路。
3.内容
(1)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2)政权建设: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成立。
(3)武装斗争: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前四次“围剿”。
4.红军长征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开始: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3)遵义会议
①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胜利: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5)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图示总结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关系
二、解放战争
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
2.爆发:1946 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3.进程
(1)土地改革:1947 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2)战略反攻: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初,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4)胜利: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依据: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2)标志: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3)历史意义
①国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4)历史经验: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
的历史选择。

考点一 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1.长征胜利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系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
以陕北为根据地,将中国革命的胜利推向全国。
(2)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
方。中国共产党以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基点,将革命辐射到全国。
(3)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
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
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 年内战→1937 年国共合作抗日。
1.论从史出
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选择
史料一 1927 年 8 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
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
村进行武装暴动。
结论 史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共内部在革命道路选择上的分歧与矛盾。划线部分信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