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1.81 KB
- 2023-05-04 16:56: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15 讲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
一、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
1.背景
(1)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
(2)读书人埋头读经,远离现实。
(3)读书人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代表人物
(1)林则徐
①地位: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著作:《四洲志》《华事夷言》。
(2)魏源
①著作:《海国图志》。
②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3)洋务派
①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②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影响
(1)积极影响: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
救国之路,形成了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2)消极影响: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学习西方的主张,体现了其阶级局限性,不敢触及封
建制度,其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
轻巧识记 “一、二、二、三”识记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
一个层面:学习西方技术。
二个派别:抵抗派、洋务派。
二个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
三点影响:冲击了传统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二、维新思想
1.背景
(1)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2)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3)19 世纪 90 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目的: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3.理论武器:进化论、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4.核心主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
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5.主要人物及主张
(1)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
出变法要求。在维新变法期间,全力策划新政。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宣传民权;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的出路。
(3)谭嗣同:是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号召
人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4)严复:1898 年,翻译出版《天演论》,提倡进化论思想,成为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
器。
6.影响
(1)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2)通过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
(3)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4)传播了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
具有启蒙意义。
易错辨析 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异同
(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富国强兵;都注重创办新
式学堂、培养人才。
(2)不同点: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政治制度;维新派则主张实
行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工商业。
(3)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三、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背景
(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严重。
(2)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高涨。
(3)1905 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2.提出: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2)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
4.评价
(1)它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
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2)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3)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4)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作用。
(5)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易错提醒 “平均地权”≠“平分土地”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平均地权
的实质是实...
一、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
1.背景
(1)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
(2)读书人埋头读经,远离现实。
(3)读书人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代表人物
(1)林则徐
①地位: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著作:《四洲志》《华事夷言》。
(2)魏源
①著作:《海国图志》。
②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3)洋务派
①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②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影响
(1)积极影响: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
救国之路,形成了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2)消极影响: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学习西方的主张,体现了其阶级局限性,不敢触及封
建制度,其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
轻巧识记 “一、二、二、三”识记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
一个层面:学习西方技术。
二个派别:抵抗派、洋务派。
二个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
三点影响:冲击了传统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二、维新思想
1.背景
(1)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2)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3)19 世纪 90 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目的: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3.理论武器:进化论、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4.核心主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
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5.主要人物及主张
(1)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
出变法要求。在维新变法期间,全力策划新政。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宣传民权;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的出路。
(3)谭嗣同:是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号召
人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4)严复:1898 年,翻译出版《天演论》,提倡进化论思想,成为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
器。
6.影响
(1)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2)通过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
(3)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4)传播了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
具有启蒙意义。
易错辨析 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异同
(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富国强兵;都注重创办新
式学堂、培养人才。
(2)不同点: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政治制度;维新派则主张实
行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工商业。
(3)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三、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背景
(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严重。
(2)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高涨。
(3)1905 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2.提出: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2)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
4.评价
(1)它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
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2)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3)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4)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作用。
(5)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易错提醒 “平均地权”≠“平分土地”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平均地权
的实质是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