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7.00 KB
- 2023-05-04 15:32: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32 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考纲要求] 1.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考点一 宗教改革
一、背景
1.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有限。
2.罗马天主教教廷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
3.教皇在德国出售“赎罪券”激起德国民众愤慨。
二、兴起:1517 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三、主张
1.因信称义:靠自己虔诚信仰即可得救。
2.《圣经》至上: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和对话。
3.思想自由: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福音。
四、影响
1.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
思想上的准备。
[误区警示] 正确认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基督教的关系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宗教思想,并没有放弃基督教,
而是对基督教的发展与创新。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次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和
思想解放运动。
[漫画解史] “赎罪券”引发的运动
◆马丁·路德否定了教会的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
用,具有鲜明的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色彩。
[易错提醒]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1)“因行称义”本质上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
精神垄断服务。
(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
性。
(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
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主题 “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
史料一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
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皇,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
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史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
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
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史料三 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
场主,得到土地的人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这部分教会土地的资本主义
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世界通史》
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宗教改革的反对对象及主体。第一段史料注意以省略
号分层,第二段史料注意“而”字的转折作用。
2.史料二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从根本上否定了教皇的宗教权
威。
3.史料三注意结尾句,说明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生用书 第207页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
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试答:(1)诉求: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2)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层社会和知识阶层;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
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2.根据史料二、三,说明马丁·路德和罗马教会在得救方式上有何不同?
试答:罗马教会主张要按照教会规定的行为,按教皇的命令去做才能得救;
马丁·路德主张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就能够赎罪,而不用靠教会、神职人员和
繁琐的圣功。
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的原因
1.宗教改革以反对天主教会宗教特权、提倡人性解放的宗教人文主义为指
导思想,适应了人们要求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的要求。宗教改
革时期的欧洲几乎全民都是基督教徒,利用宗教改革宣扬人文主义,其涉及面宽
广,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2.宗教改革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反封建,反对宗教的繁琐仪式和教皇的特
权地位,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要求。
3.宗教改革宣扬王权高于神权,得到了世俗王权的支持。
考点二 启蒙运动
一、17-18 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
1.背景
(1)经济上: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上:...
[考纲要求] 1.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考点一 宗教改革
一、背景
1.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有限。
2.罗马天主教教廷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
3.教皇在德国出售“赎罪券”激起德国民众愤慨。
二、兴起:1517 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三、主张
1.因信称义:靠自己虔诚信仰即可得救。
2.《圣经》至上: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和对话。
3.思想自由: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福音。
四、影响
1.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
思想上的准备。
[误区警示] 正确认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基督教的关系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宗教思想,并没有放弃基督教,
而是对基督教的发展与创新。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次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和
思想解放运动。
[漫画解史] “赎罪券”引发的运动
◆马丁·路德否定了教会的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
用,具有鲜明的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色彩。
[易错提醒]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1)“因行称义”本质上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
精神垄断服务。
(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
性。
(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
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主题 “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
史料一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
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皇,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
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史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
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
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史料三 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
场主,得到土地的人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这部分教会土地的资本主义
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世界通史》
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宗教改革的反对对象及主体。第一段史料注意以省略
号分层,第二段史料注意“而”字的转折作用。
2.史料二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从根本上否定了教皇的宗教权
威。
3.史料三注意结尾句,说明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生用书 第207页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
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试答:(1)诉求: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2)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层社会和知识阶层;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
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2.根据史料二、三,说明马丁·路德和罗马教会在得救方式上有何不同?
试答:罗马教会主张要按照教会规定的行为,按教皇的命令去做才能得救;
马丁·路德主张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就能够赎罪,而不用靠教会、神职人员和
繁琐的圣功。
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的原因
1.宗教改革以反对天主教会宗教特权、提倡人性解放的宗教人文主义为指
导思想,适应了人们要求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的要求。宗教改
革时期的欧洲几乎全民都是基督教徒,利用宗教改革宣扬人文主义,其涉及面宽
广,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2.宗教改革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反封建,反对宗教的繁琐仪式和教皇的特
权地位,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要求。
3.宗教改革宣扬王权高于神权,得到了世俗王权的支持。
考点二 启蒙运动
一、17-18 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
1.背景
(1)经济上: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