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6.00 KB
- 2023-05-04 14:40: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28 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理知识体系]
[背史论术语]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使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文
化大革命”时期文艺园地百花凋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文艺再次呈现丰富多彩
的繁荣局面。
(2)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文化大革命”时
期中国教育事业遭受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重新获得生机,“科教
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
(3)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在困难的条件下艰难起步,科技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两
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高产杂交水稻等一批标志性成果。
知能强化Ⅰ 科教兴国,自主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科技振兴:
①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中国政府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开始了振兴科技的艰难
历程。
②1949 年,中国科学院成立,1958 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③1956 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在全国
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④海外知识分子归国: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海外知识分子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如
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2)科技成就:
国防科技领域
1958 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
能时代;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中国成功爆
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 年,中国用自制的“长征 1 号”运载火箭,成功
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医学领域和农业科
技领域
中国于 1965 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73 年,农业科
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为
中国和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提出:1988 年 9 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3.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表现:
核技术方面 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
空间技术领
域
通信卫星和通信广播卫星升空,每天为千家万户传送着电视节目
运载火箭的
研究方面
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信息技术领
域
“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
段
生物工程领
域
完成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也建立起自己的基因组大
规模测序技术和科研队伍
(2)意义:对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4.助推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1)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科技发展的政治基础。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
(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为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5)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推动和需要是重要动力。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5.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背景
①美国敌视新中国,企图扼杀新生
政权
②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
化
③美苏争霸,造成世界局势紧张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②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③改革开放日益深化
侧重点
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
氢弹、人造卫星,以提高国防实力
①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
平利用
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
高综合国力
影响
①巩固并维护了中国国防安全,为
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
境
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
国家的差距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据统计,中国政府表彰的 23 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 22 位本科教育都是在国内
的一流大学完成的;21 位元勋有留学经历...
[理知识体系]
[背史论术语]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使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文
化大革命”时期文艺园地百花凋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文艺再次呈现丰富多彩
的繁荣局面。
(2)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文化大革命”时
期中国教育事业遭受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重新获得生机,“科教
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
(3)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在困难的条件下艰难起步,科技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两
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高产杂交水稻等一批标志性成果。
知能强化Ⅰ 科教兴国,自主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科技振兴:
①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中国政府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开始了振兴科技的艰难
历程。
②1949 年,中国科学院成立,1958 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③1956 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在全国
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④海外知识分子归国: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海外知识分子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如
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2)科技成就:
国防科技领域
1958 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
能时代;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中国成功爆
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 年,中国用自制的“长征 1 号”运载火箭,成功
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医学领域和农业科
技领域
中国于 1965 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73 年,农业科
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为
中国和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提出:1988 年 9 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3.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表现:
核技术方面 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
空间技术领
域
通信卫星和通信广播卫星升空,每天为千家万户传送着电视节目
运载火箭的
研究方面
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信息技术领
域
“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
段
生物工程领
域
完成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也建立起自己的基因组大
规模测序技术和科研队伍
(2)意义:对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4.助推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1)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科技发展的政治基础。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
(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为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5)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推动和需要是重要动力。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5.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背景
①美国敌视新中国,企图扼杀新生
政权
②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
化
③美苏争霸,造成世界局势紧张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②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③改革开放日益深化
侧重点
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
氢弹、人造卫星,以提高国防实力
①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
平利用
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
高综合国力
影响
①巩固并维护了中国国防安全,为
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
境
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
国家的差距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据统计,中国政府表彰的 23 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 22 位本科教育都是在国内
的一流大学完成的;21 位元勋有留学经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