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00 KB
  • 2023-05-04 14:36:02 发布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7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27 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考纲要求] 1.宋明理学。 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考点一 宋明理学
一、理学的创立
1.背景
(1)儒学的困境:魏晋时期佛、道两教广泛传播冲击着儒学地位。
(2)唐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儒家的“道统”思想;
李翱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孔子之道。
(3)北宋时期:士大夫们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鼓励下,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2.概念: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
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
3.代表
(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
提供了依据。
(2)周敦颐和邵雍: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
精神结构融合起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3)张载:开创“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
(4)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
二、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朱熹的理学体系
(1)理气论:理先于气,理比气更根本。
(2)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强调“仁”
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强调要有社会责任感。
(3)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2.朱熹地位及影响
(1)注解《四书》,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2)作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
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三、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概况
代表 主张 影响
陆九渊
(南宋)
(1)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
天理;
(2)主张“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
准则;
(3)剥落和扫除“物欲”和“意见”
是心学的开创者,深
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
体系
王守仁
(明)
(1)致良知;
(2)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3)强调知行合一
心学的集大成者
2.地位: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学生用书  第173页
[易错易混] “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
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理学”和“心学”不是并列关系,而
是从属关系,“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与“心学”相对的是程朱理学。
[漫画解史] “三纲五常”即天理

[误区警示] 理学、程朱理学、心学
程朱理学、心学都是理学的流派。心学是对理学的继承发展,只是理学的一
个流派,“心学”也是“理学”。
[漫画历史] “心即理也”
[图解历史] “理学”的概念
[轻巧识记] 数字法记忆“理学”
主题一 “理”与“心”的激辩——宋明理学的特点
史料一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
为从那里来。“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
——《河南程氏遗书》
史料二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
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史料三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
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

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
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程朱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
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1.史料一说明“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万事万物来源
于“天理”,在社会中,“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
2.史料二主要系统阐释了心学理论,说明王守仁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3.史料三为评论性史料,主要反映了理学的特点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
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
1.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理学和心学在寻求“理”的方式上有
何不同?二者在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试答:(1)方式:“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
(2)区别: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根据史料三,分析宋代儒学走向哲学化、思辨化的原因。
试答: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