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1.00 KB
- 2023-05-04 14:12: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26 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考纲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2.孔子的思想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克己复礼”和“德治”。
(2)哲学思想: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3)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诗》《书》《礼》《乐》
《易》《春秋》是儒学的“六经”。
学生用书 第167页
3.孟子的思想
(1)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
(2)提倡“仁政”的学说及“民贵君轻”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
基础。
4.荀子的思想
(1)天人观:强调“天行有常”,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
重要思想。
(2)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二、其他主要学派
学
派
代表 主要内容 历史影响
道 老子 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 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
思想;“小国寡民”社会家
庄子 天道、自然无为、“齐物”
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李悝 尽地力之教;严刑峻法
商鞅
废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
奖励耕战、废井田制,加强中央
集权
法
家
韩非
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
耕战;“事异则备变”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
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
重大作用;汉代以来,独立的
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
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
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墨
家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提出非攻、
尚贤、节用等主张;对认识论和
逻辑学贡献大
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
失传
[图说历史] 孔子思想体系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
历史使命感。
[辨析比较]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
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
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易错提醒] 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
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
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前者仍然代表了
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
[漫画历史] 道家辩证思想
道家主张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老子是道家
学派的创始人,不能认为他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其中某些成分可
能吸取了道家学派的思想。
主题一 以仁孝、民本为核心的儒家治国理念——孔孟之道
史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
政》
史料二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
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
‘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
史料三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
——《荀子·王霸》
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据“为政以德”信息可知体现了儒家孔子的“德
政”治国理念。
2.史料二为原始文献史料,据“施仁政于民”“仁者无敌”可知孟子的主
张是“仁政”,让农民得到土地,无夺农时,轻徭薄赋,减轻刑罚,体现了以民
为本的德政思想。
3.史料三同样为原始文献史料,反映了人民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得百姓,
兴天下的观点,典型的体现了民本思想。
综合三则史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说明孔子等儒家治国理念的积极性与保
守性?
试答:(1)儒家的“仁”“仁政”“民本”的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
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
代同步的精神,但其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中是无法真正
实现的。
(2)儒家的“礼”等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
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
[考纲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2.孔子的思想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克己复礼”和“德治”。
(2)哲学思想: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3)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诗》《书》《礼》《乐》
《易》《春秋》是儒学的“六经”。
学生用书 第167页
3.孟子的思想
(1)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
(2)提倡“仁政”的学说及“民贵君轻”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
基础。
4.荀子的思想
(1)天人观:强调“天行有常”,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
重要思想。
(2)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二、其他主要学派
学
派
代表 主要内容 历史影响
道 老子 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 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
思想;“小国寡民”社会家
庄子 天道、自然无为、“齐物”
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李悝 尽地力之教;严刑峻法
商鞅
废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
奖励耕战、废井田制,加强中央
集权
法
家
韩非
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
耕战;“事异则备变”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
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
重大作用;汉代以来,独立的
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
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
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墨
家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提出非攻、
尚贤、节用等主张;对认识论和
逻辑学贡献大
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
失传
[图说历史] 孔子思想体系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
历史使命感。
[辨析比较]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
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
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易错提醒] 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
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
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前者仍然代表了
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
[漫画历史] 道家辩证思想
道家主张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老子是道家
学派的创始人,不能认为他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其中某些成分可
能吸取了道家学派的思想。
主题一 以仁孝、民本为核心的儒家治国理念——孔孟之道
史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
政》
史料二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
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
‘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
史料三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
——《荀子·王霸》
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据“为政以德”信息可知体现了儒家孔子的“德
政”治国理念。
2.史料二为原始文献史料,据“施仁政于民”“仁者无敌”可知孟子的主
张是“仁政”,让农民得到土地,无夺农时,轻徭薄赋,减轻刑罚,体现了以民
为本的德政思想。
3.史料三同样为原始文献史料,反映了人民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得百姓,
兴天下的观点,典型的体现了民本思想。
综合三则史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说明孔子等儒家治国理念的积极性与保
守性?
试答:(1)儒家的“仁”“仁政”“民本”的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
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
代同步的精神,但其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中是无法真正
实现的。
(2)儒家的“礼”等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
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