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0.00 KB
- 2023-05-04 14:08: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26 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理知识体系]
[背史论术语]
(1)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2)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
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3)维新派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等主张,反映出中国人对西方认
识进一步加深,由学习技术层面过渡到制度和经济层面。
(4)维新变法思想否定君主专制,强调变法图存,促进人民觉醒,形成中国近代的一次
思想解放潮流。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和实行文学革命。新
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知能强化课Ⅰ 顺乎世界潮流—从“师夷长技”到走向共和
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1.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不能
自拔。
2.概况
(1)林则徐: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
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
第一步。
(3)洋务派: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基础上,提出“师夷长技
以自强”的口号,逐步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洋务运动。
二、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
代表 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
主张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
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师夷长技以自强”
实践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海军
影响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史学者说]
对李鸿章的评价
史学家范文澜、翦伯赞认为李鸿章是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是“万恶的民贼”“反
革命的魁首”“清政府的奴才”“永远的投降派”;而近代学者蒋廷黻认为李鸿章领导的洋
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
三、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1.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应运而
生。19 世纪 90 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康有为 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梁启超 维新思想的主要宣传者,发表《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谭嗣同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
严复
翻译《天演论》,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
配
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特点及成因
(1)特点:
中西融合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
资产阶级学说
救亡图存
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涵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
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
由理论到
实践
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
(2)成因:
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
十分强大。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②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
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
4.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做出的贡献
政治上 维新思想在政治上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经济上 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文
化上
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
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等学说的进一步传播,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
[史学者说]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历史发展观
康有为汲取了今文经学“变易”的哲学思想,糅合了“三统”“三世”学说,指出中国社会
历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指出“据乱、升平、太平”三
世有序不乱地向前发展,强调中国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的必然性...
[理知识体系]
[背史论术语]
(1)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2)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
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3)维新派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等主张,反映出中国人对西方认
识进一步加深,由学习技术层面过渡到制度和经济层面。
(4)维新变法思想否定君主专制,强调变法图存,促进人民觉醒,形成中国近代的一次
思想解放潮流。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和实行文学革命。新
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知能强化课Ⅰ 顺乎世界潮流—从“师夷长技”到走向共和
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1.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不能
自拔。
2.概况
(1)林则徐: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
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
第一步。
(3)洋务派: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基础上,提出“师夷长技
以自强”的口号,逐步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洋务运动。
二、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
代表 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
主张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
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师夷长技以自强”
实践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海军
影响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史学者说]
对李鸿章的评价
史学家范文澜、翦伯赞认为李鸿章是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是“万恶的民贼”“反
革命的魁首”“清政府的奴才”“永远的投降派”;而近代学者蒋廷黻认为李鸿章领导的洋
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
三、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1.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应运而
生。19 世纪 90 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康有为 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梁启超 维新思想的主要宣传者,发表《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谭嗣同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
严复
翻译《天演论》,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
配
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特点及成因
(1)特点:
中西融合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
资产阶级学说
救亡图存
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涵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
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
由理论到
实践
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
(2)成因:
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
十分强大。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②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
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
4.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做出的贡献
政治上 维新思想在政治上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经济上 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文
化上
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
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等学说的进一步传播,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
[史学者说]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历史发展观
康有为汲取了今文经学“变易”的哲学思想,糅合了“三统”“三世”学说,指出中国社会
历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指出“据乱、升平、太平”三
世有序不乱地向前发展,强调中国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的必然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