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6.00 KB
- 2023-04-23 10:32: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学案(人教版选修 5)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2.结合实例理解人类
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3.结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理解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灾情变化。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的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
持续发展观。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①__________,可以增加环境的②________。
2.人类③__________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④______,致使环
境更⑤________,导致多种自然灾害⑥______。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人口是⑦__________的受灾体,也是⑧________的受灾体。
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易
损性不同。
3.工程措施可以⑨______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1.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人类可以“⑩______”灾情;反之,会“⑪
________”灾情。
2.自然灾害的⑫__________是人类活动对灾情产生“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不同时期⑬________________和⑭____________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
也不尽相同。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下图中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
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 A 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2)简述 B 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方法技巧练
方法 图示法理解不同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
读“某地区不同年份地理环境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 1965 年到 2011 年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两图中地表环境稳定程度较高的是________,易发生自然灾害的是________,原因是
什么?
(3)若乙图中发生 7.0 级地震,东西两岸易损程度高的是哪岸?阐述判断依据。
(4)乙图中要减轻自然灾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方法技巧
“思考”教材 P21
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例如,我国
的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措施,改善植被条件,直接或间接减少水
土流失、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减少灾情损失;退耕还湖、平垸行洪,不
侵占行洪区(高风险区),避免了受灾的可能;改善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适宜区域农作物资源条
件的作物,可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病虫害的可能;合理利用草场,可以减少草场退化、鼠
害。
“思考”教材 P22
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由低向高发展,从以畜牧业、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服务业经
济为主发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环境的利用程度逐渐加深、范围增大,活动范围从地表向
地下和空中,从陆地向海洋发展,资源利用从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向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发
展。因此越来越多的自然异变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即有更多的自然灾害影响到人类。在原
始社会,影响人类的灾种主要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到农业社会,除了上述灾种外,还
有洪涝、旱灾、病虫害、寒潮、台风、风暴潮等。到工业社会,除了上述灾种外,还有赤潮、
海水入侵等。
“活动”教材 P22
配合“世界防灾日”,出一期板报,首先要了解“世界防灾日”。“世界防灾日”即“国
际减灾日”。1989 年第 44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 10 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
轻自然灾害日”。
1991 年到 2010 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依次是:
1991 年:减灾、发展、环境
1992 年:减轻自然灾害与可持续发展
1993 年: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要特别注意学校和医院
1994 年:确定受灾害威胁的地区和易受灾害损害的地区——为了更加安全的 21 世纪
1995 年:妇女和儿童——预防的关键
1996 年:城市化与灾害
1997 年:水:太多、太少——都会造成自然灾害
1998 年:防灾与媒体——预防从信息开始
1999 年:防灾...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2.结合实例理解人类
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3.结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理解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灾情变化。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的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
持续发展观。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①__________,可以增加环境的②________。
2.人类③__________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④______,致使环
境更⑤________,导致多种自然灾害⑥______。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人口是⑦__________的受灾体,也是⑧________的受灾体。
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易
损性不同。
3.工程措施可以⑨______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1.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人类可以“⑩______”灾情;反之,会“⑪
________”灾情。
2.自然灾害的⑫__________是人类活动对灾情产生“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不同时期⑬________________和⑭____________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
也不尽相同。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下图中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
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 A 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2)简述 B 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方法技巧练
方法 图示法理解不同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
读“某地区不同年份地理环境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 1965 年到 2011 年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两图中地表环境稳定程度较高的是________,易发生自然灾害的是________,原因是
什么?
(3)若乙图中发生 7.0 级地震,东西两岸易损程度高的是哪岸?阐述判断依据。
(4)乙图中要减轻自然灾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方法技巧
“思考”教材 P21
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例如,我国
的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措施,改善植被条件,直接或间接减少水
土流失、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减少灾情损失;退耕还湖、平垸行洪,不
侵占行洪区(高风险区),避免了受灾的可能;改善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适宜区域农作物资源条
件的作物,可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病虫害的可能;合理利用草场,可以减少草场退化、鼠
害。
“思考”教材 P22
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由低向高发展,从以畜牧业、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服务业经
济为主发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环境的利用程度逐渐加深、范围增大,活动范围从地表向
地下和空中,从陆地向海洋发展,资源利用从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向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发
展。因此越来越多的自然异变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即有更多的自然灾害影响到人类。在原
始社会,影响人类的灾种主要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到农业社会,除了上述灾种外,还
有洪涝、旱灾、病虫害、寒潮、台风、风暴潮等。到工业社会,除了上述灾种外,还有赤潮、
海水入侵等。
“活动”教材 P22
配合“世界防灾日”,出一期板报,首先要了解“世界防灾日”。“世界防灾日”即“国
际减灾日”。1989 年第 44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 10 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
轻自然灾害日”。
1991 年到 2010 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依次是:
1991 年:减灾、发展、环境
1992 年:减轻自然灾害与可持续发展
1993 年: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要特别注意学校和医院
1994 年:确定受灾害威胁的地区和易受灾害损害的地区——为了更加安全的 21 世纪
1995 年:妇女和儿童——预防的关键
1996 年:城市化与灾害
1997 年:水:太多、太少——都会造成自然灾害
1998 年:防灾与媒体——预防从信息开始
1999 年:防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