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00 KB
- 2023-04-23 05:36:07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2.3 月相和潮汐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2.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3.从身边的事例说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学会对终生有用的知识
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教学难点
本节的难点是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教学方法
直观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三球仪、投影片月相变化示意图等。
教学流程:
展示学生看到月相情况
(课前准备)
探究月相(Flash动画演示)
总结月相的位置、形状、月出月落时间、
夜晚见月情形、农历时间(表格形式)
问题一:
为什么会产生月相
问题二:
月相如何周期性变化
问题三:
为什么上弦月亮面朝
西,下弦月亮面朝东
潮汐现象
教学过程
一、月相
①选择四组学生在前一个星期内月相观察记录(整个过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
观察能力,让学生感觉到其实地理就在生活中,符合二期课改“关注贴近学生生
活的地理”课程理念)
②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月有阴晴圆缺”?
③教师演示月相 Flash动画,并在演示过程中进行三大问题的讲解(问题一:
为什么会产生月相;问题二:月相如何周期性变化;问题三:为什么上弦月亮面
朝西,下弦月亮面朝东)。在问题二的解决上进行学生参与,教师以新月为例启
发学生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它月相的情况。(从
静态到动态有助于学生强化日、地、月位置和月相的关系,利于学生对月相成因
的分析)
④学生在老师的分析讲解下,自行完成表格填写。(学生完成表格的过程是
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
探讨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Flash演示大潮与小潮
探讨潮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学生自我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⑤Flash动画演示月相周期与公转周期的不同
⑥让学生理解朔望月和恒星月的不同
⑦用诗句进行月相练习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在有关月相文学作品的分析活动
中,初步形成文理相融的学习观,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二、月球与潮汐
①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探讨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③Flash演示大潮与小潮
④教师提出问题:从演示动画中又可看出哪些现象和规律?
⑤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完成大潮、小潮的对比表格
⑥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潮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美国登月阴谋论”材料
2006 年 7 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
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 31 年前拍摄的登月照
片提出质疑。据美国一家权威的社会调查机构统计,竟有 10%(约 2500 万)的美
国人认为:所谓阿波罗登月,是美国宇航局制造的一个大骗局。奇怪的是,迄今
为止未看到美国官方对此有任何正式反应。现年 69 岁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
特朗依然健在,为何不让他出来澄清事实?是美国对此根本不屑一顾,还是确有
难言之隐?各国新闻媒体颇有要对此进行一番调查采访的势头。
由来
按照被普遍接受的观念,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在航天竞赛中处于劣势的
美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昔日科技和军事领先的雄风。1961 年,美国总
统肯尼迪正式宣布,美国要在 60 年代末实现把人送上月球的目标。这就是举世
闻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9 年 7 月 16 日上午,巨大的“土星 5 号”火箭载着“阿波罗 11 号”飞船从美
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飞行。参加这次飞行的
有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在美国东部
时间下午 4 时 17 分 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
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接着他用特制的 70 毫米照相机拍摄了奥尔德林降落月球
的情形。他们在登月舱附近插上了一面美国国旗,为了使星条旗在无风的月面看
上去也像迎风招展,他们通过一根弹簧状金属丝的作用,使它舒展开来。接着,
宇航员们装起了一台“测震仪”、一台“激光反射器”……在月面上他们共停留 21 小
时 18 分钟,采回 22 公斤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7 月 25 日清晨,“阿波罗 11 号”
指令舱载着三名航天英雄平安溅落在太平洋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2.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3.从身边的事例说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学会对终生有用的知识
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教学难点
本节的难点是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教学方法
直观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三球仪、投影片月相变化示意图等。
教学流程:
展示学生看到月相情况
(课前准备)
探究月相(Flash动画演示)
总结月相的位置、形状、月出月落时间、
夜晚见月情形、农历时间(表格形式)
问题一:
为什么会产生月相
问题二:
月相如何周期性变化
问题三:
为什么上弦月亮面朝
西,下弦月亮面朝东
潮汐现象
教学过程
一、月相
①选择四组学生在前一个星期内月相观察记录(整个过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
观察能力,让学生感觉到其实地理就在生活中,符合二期课改“关注贴近学生生
活的地理”课程理念)
②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月有阴晴圆缺”?
③教师演示月相 Flash动画,并在演示过程中进行三大问题的讲解(问题一:
为什么会产生月相;问题二:月相如何周期性变化;问题三:为什么上弦月亮面
朝西,下弦月亮面朝东)。在问题二的解决上进行学生参与,教师以新月为例启
发学生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它月相的情况。(从
静态到动态有助于学生强化日、地、月位置和月相的关系,利于学生对月相成因
的分析)
④学生在老师的分析讲解下,自行完成表格填写。(学生完成表格的过程是
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
探讨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Flash演示大潮与小潮
探讨潮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学生自我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⑤Flash动画演示月相周期与公转周期的不同
⑥让学生理解朔望月和恒星月的不同
⑦用诗句进行月相练习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在有关月相文学作品的分析活动
中,初步形成文理相融的学习观,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二、月球与潮汐
①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探讨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③Flash演示大潮与小潮
④教师提出问题:从演示动画中又可看出哪些现象和规律?
⑤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完成大潮、小潮的对比表格
⑥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潮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美国登月阴谋论”材料
2006 年 7 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
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 31 年前拍摄的登月照
片提出质疑。据美国一家权威的社会调查机构统计,竟有 10%(约 2500 万)的美
国人认为:所谓阿波罗登月,是美国宇航局制造的一个大骗局。奇怪的是,迄今
为止未看到美国官方对此有任何正式反应。现年 69 岁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
特朗依然健在,为何不让他出来澄清事实?是美国对此根本不屑一顾,还是确有
难言之隐?各国新闻媒体颇有要对此进行一番调查采访的势头。
由来
按照被普遍接受的观念,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在航天竞赛中处于劣势的
美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昔日科技和军事领先的雄风。1961 年,美国总
统肯尼迪正式宣布,美国要在 60 年代末实现把人送上月球的目标。这就是举世
闻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9 年 7 月 16 日上午,巨大的“土星 5 号”火箭载着“阿波罗 11 号”飞船从美
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飞行。参加这次飞行的
有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在美国东部
时间下午 4 时 17 分 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
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接着他用特制的 70 毫米照相机拍摄了奥尔德林降落月球
的情形。他们在登月舱附近插上了一面美国国旗,为了使星条旗在无风的月面看
上去也像迎风招展,他们通过一根弹簧状金属丝的作用,使它舒展开来。接着,
宇航员们装起了一台“测震仪”、一台“激光反射器”……在月面上他们共停留 21 小
时 18 分钟,采回 22 公斤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7 月 25 日清晨,“阿波罗 11 号”
指令舱载着三名航天英雄平安溅落在太平洋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