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4 MB
  • 2023-04-23 02:08:01 发布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发展 第1章 第29讲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29 讲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课程内容]
1.结合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
的基本含义。
2.结合实例,说明某生态脆弱
区主要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
析该环境与发展问题形成的
主要原因,探究综合治理该生
态脆弱区环境与发展问题的
具体措施。
3.归纳分析生态脆弱区综合
治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
方法。
[思维导图]
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
易错易混 荒漠化不一定是沙漠化
狭义的荒漠化仅指土地沙漠化;而广义的荒漠化包含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
土壤盐渍化等多种形式。
2.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1)西北地区的区域背景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①自然因素是荒漠化形成的必要条件
a.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b.物质条件——地表物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c.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
件。
d.植被覆盖率——植被稀疏,土壤发育差,缺乏保护。
e.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②人为因素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条件
(3)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措施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
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4.防治原则
(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海南地理)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 5~9 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
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 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 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8 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答案 (1)C (2)B (3)D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
(1)审题:你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
答案 沙漠地区无人为干扰,环境稳定;6~8 月土壤水分少且水分随深度增加变化不大;整
体上深度越大,水分含量越高。
(2)破题:你在回答上题时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
答案 沙漠地区气候特点;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措施。
(3)解题:解答上题从哪些方面分析?
答案 第(1)题,从图中信息直接可知 C 对。第(2)题,结合沙漠地区气候可知夏季气温高,蒸
发旺盛,所以 6~8 月土壤含水量低;夏季降水较其他季节多,但水分蒸发量大;该地位于非
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第(3)题,因为该沙丘稳定,证明自然植被与水分条
件相符合。没有沙漠化倾向,人工种草会增加耗水,干扰生态平衡;适合自然演化。
考向一 以图文、表格等形式考查荒漠化成因与防治
(山东文综)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
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 1~2 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 1.C 2.D
解析 第 1 题,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周围
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并逐渐向漏斗中心流动,从而导致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地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