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 MB
- 2023-04-22 20:48: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新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 2节第 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热点链接】 2020年 4月 18日,京城天空,一道美丽的日晕出现在太阳周边。日晕是阳光通过云
层时,受冰晶影响形成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民间谚语称,“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4 月 19 日为谷
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顾名思义“雨生百谷”。日晕是如何产生的?
提示 日晕是阳光通过云层时,受冰晶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
的冰晶后,经过两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运用示意图等,说
明大气受热过程原
理,并解释相关现
象。
水平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出大气
受热的基本过程。
水平 2: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大气
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表现形式及
其特点,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基
本原理。
水平 3:根据图表资料,说明影响大
气削弱作用的因素,运用大气受热
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水平 4:根据图表资料,探讨大气受
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
应用。
人地协调观:运用大气受热过程
原理,合理安排人类活动,调控
人类活动。
综合思维:运用资料分析影响大
气受热过程的因素。
地理实践力:运用大气受热过程
原理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01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大气的受热过程
(1)A是
02
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吸收较
03
少。
(2)地面被加热,以 B
04
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大气吸收较
05
多。
(3)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06
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1.判断正误。
(1)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大气吸收。(×)
(2)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2.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球内部 D.地面辐射
答案 A
解析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
3.分析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
提示 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海拔越高,获得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
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增温原理
(1)对流层中的水汽、
01
二氧化碳等,吸收
02
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2)地面长波辐射的
03
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
2.大气的保温作用
(1)大气辐射属于
04
长波辐射。
(2)大气辐射大部分射向地面,被称为
05
大气逆辐射。
(3)大气辐射以大气逆辐射为主,对地面起到了
06
保温作用。
1.判断正误。
(1)大气主要依靠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
(2)大气辐射大部分射向宇宙空间。(×)
2.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的主要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地面辐射
答案 C
解析 大气辐射以大气逆辐射为主,大气逆辐射将能量返还地面,实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 不正确。大气逆辐射始终存在,白天气温高,大气逆辐射强。
主题探究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某周末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课外实践活动。活动中发现周六为阴天,周日为晴天。
通过实践活动,该学习小组得出了以下结论: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
(2)阴沉的天空呈现为灰白色,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3)下图为两日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结论(1)和(2)中的现象。
(2)判断两条气温曲线代表的日期。
(3)阴天时,白天的气温较晴天________,为什么?
[成果展示] (1)大气散射作用改变了太阳光的方向,日出前、日落后,天空仍然是明亮的。因各种
波长的太阳辐射被云层散射,阴沉的天空呈现为灰白色;太阳光中的蓝紫色光易被散射,晴朗的天空呈现
蔚蓝色。
(2)A曲线代表周日气温变化,B曲线代表周六气温变化。
(3)低 阴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而白天气温较低。
1.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三种方式
作用
形式
作用
特点
参与作用的
大气成分
削弱的辐射 形成的自然现象
反射
作用
无选
择性
01
云层和较大颗粒
的...
新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 2节第 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热点链接】 2020年 4月 18日,京城天空,一道美丽的日晕出现在太阳周边。日晕是阳光通过云
层时,受冰晶影响形成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民间谚语称,“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4 月 19 日为谷
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顾名思义“雨生百谷”。日晕是如何产生的?
提示 日晕是阳光通过云层时,受冰晶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
的冰晶后,经过两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运用示意图等,说
明大气受热过程原
理,并解释相关现
象。
水平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出大气
受热的基本过程。
水平 2: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大气
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表现形式及
其特点,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基
本原理。
水平 3:根据图表资料,说明影响大
气削弱作用的因素,运用大气受热
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水平 4:根据图表资料,探讨大气受
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
应用。
人地协调观:运用大气受热过程
原理,合理安排人类活动,调控
人类活动。
综合思维:运用资料分析影响大
气受热过程的因素。
地理实践力:运用大气受热过程
原理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01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大气的受热过程
(1)A是
02
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吸收较
03
少。
(2)地面被加热,以 B
04
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大气吸收较
05
多。
(3)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06
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1.判断正误。
(1)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大气吸收。(×)
(2)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2.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球内部 D.地面辐射
答案 A
解析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
3.分析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
提示 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海拔越高,获得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
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增温原理
(1)对流层中的水汽、
01
二氧化碳等,吸收
02
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2)地面长波辐射的
03
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
2.大气的保温作用
(1)大气辐射属于
04
长波辐射。
(2)大气辐射大部分射向地面,被称为
05
大气逆辐射。
(3)大气辐射以大气逆辐射为主,对地面起到了
06
保温作用。
1.判断正误。
(1)大气主要依靠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
(2)大气辐射大部分射向宇宙空间。(×)
2.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的主要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地面辐射
答案 C
解析 大气辐射以大气逆辐射为主,大气逆辐射将能量返还地面,实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 不正确。大气逆辐射始终存在,白天气温高,大气逆辐射强。
主题探究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某周末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课外实践活动。活动中发现周六为阴天,周日为晴天。
通过实践活动,该学习小组得出了以下结论: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
(2)阴沉的天空呈现为灰白色,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3)下图为两日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结论(1)和(2)中的现象。
(2)判断两条气温曲线代表的日期。
(3)阴天时,白天的气温较晴天________,为什么?
[成果展示] (1)大气散射作用改变了太阳光的方向,日出前、日落后,天空仍然是明亮的。因各种
波长的太阳辐射被云层散射,阴沉的天空呈现为灰白色;太阳光中的蓝紫色光易被散射,晴朗的天空呈现
蔚蓝色。
(2)A曲线代表周日气温变化,B曲线代表周六气温变化。
(3)低 阴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而白天气温较低。
1.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三种方式
作用
形式
作用
特点
参与作用的
大气成分
削弱的辐射 形成的自然现象
反射
作用
无选
择性
01
云层和较大颗粒
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