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2.28 KB
  • 2023-04-22 20:40:07 发布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新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学案2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新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学案 2
第 1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大气受热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
2.能够描述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原理。
自主预习
预习模块一:基础知识清单
说明:在教材中找到该知识点,理解概念或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对流层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
3.大气的受热过程。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表现及常见的自然现象。
预习模块二:重点知识梳理
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问题。
1.穿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 b比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c要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图中①为反射,②为少量吸收,③为散射,三者合称为大气的削弱作用,其强弱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会增温(太阳暖大地),然后产生地面长波辐射(d),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大地暖大气),
大气吸热后形成大气辐射,大部分向下辐射(a),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什么作用?其强弱受
哪些因素的影响?
预习模块三:拓展知识补充
温室气体和《京都议定书》
温室气体允许太阳短波辐射透入大气底层(对流层),并阻止地面和底层大气中的长波辐射逸出大气层,
从而导致大气底层保持较高的温度。地球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有水汽、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
臭氧、氯氟烃等 30余种气体。
自然界本身存在温室气体,使得地球表面能保存热量,温度适合生命生长。然而,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活
动使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多,使得全球变暖加剧。
全球变暖有两大特征:一是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二是地球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暴雨、干旱等发生频
率增加,破坏力加剧。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中,二氧化碳约占 65%,甲烷占 17%,氧化亚氮约占 6%,
其他温室气体占 12%。氢氟碳化合物、全氟碳化合物和六氟化硫这三种人造气体的吸热能力远远大于原本
自然界存在的温室气体。
为了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减缓剧烈的气候变化对人类造成的伤
害,1997年 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在日本京都制定了《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

定对 6种温室气体进行削减控制,它们分别是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合物、全氟碳化合物
和六氟化硫。2005年 2月 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
体排放。
课堂探究
案例探究:大气的保温作用
1.参考教材第 35页图 2.10,说明为什么月球表面的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
2.秋冬季节,为什么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
  【思维导图构建】
核心素养专练

1.下列几种情况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2.下面是几处少数民族的对话,正确的是(  )
A.高山族人说:“我们这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所以,太阳辐射最强。”
B.鄂伦春族人说:“我们这里纬度高,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长,故太阳辐射最强。”
C.维吾尔族人说:“我们这里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太阳辐射当然最强。”
D.藏族人说:“我们这里地势高,空气稀薄,尘埃少,大气透明度好,水汽又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太阳
辐射最强。”
3.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昼夜温差更大,试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课堂探究
1.月球没有大气层,太阳辐射可直达月球表面,月球表面辐射也可直接散失到宇宙空间,故而昼夜温差
非常大;而地球外层有厚厚的大气层,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同时,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使得地
面昼夜温差较小。
2.秋冬季节,气温低,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使地表温度下降很快且降温幅度大,容易出现霜冻现
象。
核心素养专练
1.C 2.D

3.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第 2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热力环流的原理和形成过程。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海陆间热力环流、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
3.根据等压线图准确判断风向。
自主预习
预习模块一:基础知识清单
说明:在教材中找到该知识点,理解概念或过程。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①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和地表冷热状况判断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