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 MB
- 2023-04-22 18:56: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湘教版(2019)必修 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 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
【热点链接】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北京时间 2020 年 1 月 6 日 2 时 0 分,河南省南阳市新野
县发生 2.1级地震。河南省地震局回应称,这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为了开展河南省地震构造探
查项目而进行的一次人工地震施工作业。开展人工地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 通过地震波的反馈,认识地球内部结构;了解地震构造,认知地震活动。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
的圈层结构。
水平 1:根据资料,说出地震波的含
义和地球圈层结构的名称。
水平 2:根据资料,说明地球内部圈
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的分类和特征。
水平 3:根据图表资料,描述地球内
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及其
联系。
水平 4:根据图表资料,探讨地球圈
层结构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通过认识地球圈
层结构,树立关爱地球,保护
地球的理念。
综合思维:分析地震波与地球
内部圈层的关系,说明地球圈
层结构的特点。
区域认知:地壳分布的地区差
异。
地理实践力:查找某次地震资
料,说明其与地球圈层结构的
关系。
一 地震和地震波
1.地震
(1)概念:地震是
01
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
02
震动。
(2)地震构造
图中 A是
03
震中,B是
04
震源,D线是
05
等震线,AB之间的垂直距离为
06
震源深度,AC之间的直线距
离为
07
震中距。
2.衡量地震的指标
(1)震级:地震的
08
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
09
高。一次地震只有
10
一个震级。
(2)烈度:地震对地表和
11
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
12
程度,用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可以有
13
多个烈度。
3.地震波
(1)概念:地震的能量以
14
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2)分类:地震波有
15
纵波(P波)和
16
横波(S波)之分。
(3)传播特性:纵波传播速度
17
较快,在
18
固体、
19
液体和
20
气体中均能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
21
较
慢,只能在
22
固体中传播。
(4)传播共性: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3
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
24
反射和
25
折射现象。
1.判断正误。
(1)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2)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2.关于地震波的表述,正确的是( )
A.S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P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传播
C.只有纵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D.纵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答案 B
解析 S 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P 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在固体、液体和
气体中均能传播。
3.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的人有什么感觉?
提示 当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地面,引起震中地面上下跳动,人先感觉到上下颠簸;
横波传播速度慢,后到达地面,引起震中地面左右晃动,人后感觉到左右、前后摇晃。
二 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01
传播速度的变化。
2.圈层界面(不连续面):D
02
莫霍面、F
03
古登堡面。
3.三个圈层
(1)C
04
地壳
①范围:地面以下,
05
莫霍面以上的
06
固体外壳。
②厚度:平均厚度为
07
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
08
39~41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为
09
5~10
千米。
③分层:上层为
10
硅铝层,密度相对较小,在大洋底部
11
非常罕见,即使有也非常薄;下层为
12
硅镁
层,密度相对较大,连续。
(2)E
13
地幔
①范围: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即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深度从地壳底界到
14
2_900
千米。
②分层:可分为
15
上地幔和
16
下地幔。
③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合称。
(3)地核
①范围:地球的
17
核心部分,即
18
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
②物质组成: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
19
铁和
20
镍。
③分层:G外核:高压和高温下呈
21
液态或
22
熔融状态;H内核:一般认为呈
23
固态。
1.判断正误。
(1)地壳厚度处处相等。(×)
(2)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湘教版(2019)必修 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 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
【热点链接】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北京时间 2020 年 1 月 6 日 2 时 0 分,河南省南阳市新野
县发生 2.1级地震。河南省地震局回应称,这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为了开展河南省地震构造探
查项目而进行的一次人工地震施工作业。开展人工地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 通过地震波的反馈,认识地球内部结构;了解地震构造,认知地震活动。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
的圈层结构。
水平 1:根据资料,说出地震波的含
义和地球圈层结构的名称。
水平 2:根据资料,说明地球内部圈
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的分类和特征。
水平 3:根据图表资料,描述地球内
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及其
联系。
水平 4:根据图表资料,探讨地球圈
层结构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通过认识地球圈
层结构,树立关爱地球,保护
地球的理念。
综合思维:分析地震波与地球
内部圈层的关系,说明地球圈
层结构的特点。
区域认知:地壳分布的地区差
异。
地理实践力:查找某次地震资
料,说明其与地球圈层结构的
关系。
一 地震和地震波
1.地震
(1)概念:地震是
01
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
02
震动。
(2)地震构造
图中 A是
03
震中,B是
04
震源,D线是
05
等震线,AB之间的垂直距离为
06
震源深度,AC之间的直线距
离为
07
震中距。
2.衡量地震的指标
(1)震级:地震的
08
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
09
高。一次地震只有
10
一个震级。
(2)烈度:地震对地表和
11
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
12
程度,用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可以有
13
多个烈度。
3.地震波
(1)概念:地震的能量以
14
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2)分类:地震波有
15
纵波(P波)和
16
横波(S波)之分。
(3)传播特性:纵波传播速度
17
较快,在
18
固体、
19
液体和
20
气体中均能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
21
较
慢,只能在
22
固体中传播。
(4)传播共性: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3
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
24
反射和
25
折射现象。
1.判断正误。
(1)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2)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2.关于地震波的表述,正确的是( )
A.S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P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传播
C.只有纵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D.纵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答案 B
解析 S 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P 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在固体、液体和
气体中均能传播。
3.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的人有什么感觉?
提示 当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地面,引起震中地面上下跳动,人先感觉到上下颠簸;
横波传播速度慢,后到达地面,引起震中地面左右晃动,人后感觉到左右、前后摇晃。
二 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01
传播速度的变化。
2.圈层界面(不连续面):D
02
莫霍面、F
03
古登堡面。
3.三个圈层
(1)C
04
地壳
①范围:地面以下,
05
莫霍面以上的
06
固体外壳。
②厚度:平均厚度为
07
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
08
39~41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为
09
5~10
千米。
③分层:上层为
10
硅铝层,密度相对较小,在大洋底部
11
非常罕见,即使有也非常薄;下层为
12
硅镁
层,密度相对较大,连续。
(2)E
13
地幔
①范围: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即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深度从地壳底界到
14
2_900
千米。
②分层:可分为
15
上地幔和
16
下地幔。
③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合称。
(3)地核
①范围:地球的
17
核心部分,即
18
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
②物质组成: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
19
铁和
20
镍。
③分层:G外核:高压和高温下呈
21
液态或
22
熔融状态;H内核:一般认为呈
23
固态。
1.判断正误。
(1)地壳厚度处处相等。(×)
(2)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