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6.16 KB
  • 2023-04-22 18:40:05 发布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湘教版(2019)必修1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的形成学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湘教版(2019)必修 1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第 2节土壤的形成学案
【热点链接】 2019年 12月 5日是“世界土壤日”,主题为“阻止土壤侵蚀,拯救我们的未来”。土
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地球表面形成 2~3 cm厚的土壤需要长达 1 000年的时间;
土壤面临的头号威胁是侵蚀,每 5秒钟可以侵蚀一个足球场面积大小的土壤。设立“世界土壤日”的目的
是什么?
提示 加强对土壤的管理和保护;提高公众保护土壤的意识;应对土壤管理中日益严峻的挑战;提升
土地健康的质量等。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野外观察或运用土
壤标本,说明土壤
的主要形成因素。
水平 1:根据地理资料,说出主要土壤类型。
水平 2:运用地理资料,说明影响土壤形成的因
素;说明土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利用措施。
水平 3:能够运用资料,结合典型土壤,分析土
壤的成因。
水平 4:结合区域和典型土壤,分析某类土壤的
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尊重自然规律,合理
利用土壤。
综合思维:分析土壤与自然环境的
关系。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说明主要土
壤类型及其分布。
地理实践力:观察学校所在地的土
壤类型,探讨土壤与自然环境的关
系。
一 土壤概述
1.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
01
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
02
疏松表层。
2.作用: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
03
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物质条件,是人类生存

04
物质基础。
二 成土因素
1.成土母质
(1)含义:
01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
02
结构疏松的
03
风化物。
(2)与土壤的关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
04
初始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
05
物理和
06
化学性质。
2.气候
(1)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
07
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
08
性质与
09
强度。

(2)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
10
旺盛,全年都能
11
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
12

减少。降水和风对土壤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3.生物
生物是土壤
13
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
14
最活跃的因素,土壤
15
肥力与
16
生物作用密切关
联。
4.地形
(1)地形垂直变化与土壤:在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
17
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
直分化。
(2)不同地形类型条件下的土壤: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
18
较快,很难发育成深
厚的土壤;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
19
较慢,成土母质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
逐渐发育成
20
深厚的土壤。
5.时间因素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越
21
成熟。
1.判断正误。
(1)土壤的形成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2)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
2.下列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少
B.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较快
C.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
D.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碱性
答案 B
解析 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氧化分解作用弱,不利于有机质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可能较多;高
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氧化和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较快,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土
壤多呈酸性。
3.比较说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
提示 区别: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而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
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并且成
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土壤粗细状况)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
化学元素和养分。
三 土壤剖面

1.含义:土壤剖面是指地面垂直向下的
01
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

02
土层所构成。
2.土层
(1)有机层:土壤表层的
03
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
04
有机质为主。
(2)腐殖质层:土壤腐殖质积累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
05
黑色。
(3)淋溶层:由于
06
淋溶作用使得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