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4.10 KB
- 2023-04-22 17:40:06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湘教版(2019)必修 1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 2节大气受热过程学案
【热点链接】 2020年 4月 18日,京城天空,一道美丽的日晕出现在太阳周边。日晕是阳光通过云
层时,受冰晶影响形成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民间谚语称,“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4 月 19 日为谷
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顾名思义“雨生百谷”。日晕是如何产生的?
提示 日晕是阳光通过云层时,受冰晶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
的冰晶后,经过两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运用示意图等,说
明大气受热过程原
理,并解释相关现
象。
水平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出大气受热的基本
过程。
水平 2: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大气对太阳辐射
削弱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大气对地面保温
作用的基本原理。
水平 3:根据图表资料,说明影响大气削弱作用
的因素,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
象。
水平 4:根据图表资料,探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人地协调观: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
理,合理安排人类活动,调控人类
活动。
综合思维:运用资料分析影响大气
受热过程的因素。
地理实践力: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
理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一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表现形式
作用形式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作用特点
反射
大气中的
01
云层和较大颗粒的
02
尘埃
没有
03
选择性,
04
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
散射
05
空气分子或
06
微小尘埃 改变了太阳辐射的
07
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向
08
四
面八方弥散,不能到达地面
吸收
09
臭氧、
10
水汽和
11
二氧化碳 具有
12
选择性。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
13
可见
光却吸收得很少
2.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状况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由低纬度向两极
14
递减。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
15
大,太阳
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
16
短,被大气
17
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18
多;两极地区的情况则
19
相反。
1.判断正误。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具有选择性。(×)
(2)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大气的削弱作用比较弱。(√)
2.对流层大气中,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的是( )
A.水汽和氧气 B.氮气和水汽
C.水汽和二氧化碳 D.氧气和氮气
答案 C
解析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3.为什么宇航员看到的太空是黑色的,而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蔚蓝色的?
提示 在太空中,缺少大气的散射作用。而在地球上,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最容易被空气分子所散
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地面辐射
(1)概念: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太阳辐射后
01
升温,同时又持续向外(主要是向大气层)释放
02
辐射能
量,形成地面辐射。
(2)波长性质: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
03
越短;反之
04
越长。太阳辐射被称为
05
短
波辐射,地面辐射被称为
06
长波辐射。
(3)影响:对流层大气中的
07
水汽和
08
二氧化碳等,可强烈地吸收
09
地面辐射。地面辐射释放的能量,
绝大部分被截留在对流层大气中,使大气
10
增温。
11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
12
直接热源。
2.大气辐射
(1)概念: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
13
辐射能量,即大气辐射。
(2)波长性质:大气辐射是
14
长波辐射。
3.大气逆辐射
(1)概念:大气辐射的一部分向上射向
15
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到
16
地面。射向地面的
17
大气辐射,
其方向与地面辐射
18
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2)作用:大气逆辐射把热量
19
归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
20
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
到了
21
保温作用。
(3)影响因素:天空中有云,特别是有
22
浓密的低云,或空气中
23
湿度比较大时,大气逆辐射就会
24
增强。
1.判断正误。
(1)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2)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
湘教版(2019)必修 1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 2节大气受热过程学案
【热点链接】 2020年 4月 18日,京城天空,一道美丽的日晕出现在太阳周边。日晕是阳光通过云
层时,受冰晶影响形成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民间谚语称,“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4 月 19 日为谷
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顾名思义“雨生百谷”。日晕是如何产生的?
提示 日晕是阳光通过云层时,受冰晶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
的冰晶后,经过两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运用示意图等,说
明大气受热过程原
理,并解释相关现
象。
水平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出大气受热的基本
过程。
水平 2: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大气对太阳辐射
削弱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大气对地面保温
作用的基本原理。
水平 3:根据图表资料,说明影响大气削弱作用
的因素,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
象。
水平 4:根据图表资料,探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人地协调观: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
理,合理安排人类活动,调控人类
活动。
综合思维:运用资料分析影响大气
受热过程的因素。
地理实践力: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
理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一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表现形式
作用形式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作用特点
反射
大气中的
01
云层和较大颗粒的
02
尘埃
没有
03
选择性,
04
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
散射
05
空气分子或
06
微小尘埃 改变了太阳辐射的
07
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向
08
四
面八方弥散,不能到达地面
吸收
09
臭氧、
10
水汽和
11
二氧化碳 具有
12
选择性。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
13
可见
光却吸收得很少
2.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状况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由低纬度向两极
14
递减。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
15
大,太阳
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
16
短,被大气
17
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18
多;两极地区的情况则
19
相反。
1.判断正误。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具有选择性。(×)
(2)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大气的削弱作用比较弱。(√)
2.对流层大气中,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的是( )
A.水汽和氧气 B.氮气和水汽
C.水汽和二氧化碳 D.氧气和氮气
答案 C
解析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3.为什么宇航员看到的太空是黑色的,而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蔚蓝色的?
提示 在太空中,缺少大气的散射作用。而在地球上,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最容易被空气分子所散
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地面辐射
(1)概念: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太阳辐射后
01
升温,同时又持续向外(主要是向大气层)释放
02
辐射能
量,形成地面辐射。
(2)波长性质: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
03
越短;反之
04
越长。太阳辐射被称为
05
短
波辐射,地面辐射被称为
06
长波辐射。
(3)影响:对流层大气中的
07
水汽和
08
二氧化碳等,可强烈地吸收
09
地面辐射。地面辐射释放的能量,
绝大部分被截留在对流层大气中,使大气
10
增温。
11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
12
直接热源。
2.大气辐射
(1)概念: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
13
辐射能量,即大气辐射。
(2)波长性质:大气辐射是
14
长波辐射。
3.大气逆辐射
(1)概念:大气辐射的一部分向上射向
15
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到
16
地面。射向地面的
17
大气辐射,
其方向与地面辐射
18
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2)作用:大气逆辐射把热量
19
归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
20
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
到了
21
保温作用。
(3)影响因素:天空中有云,特别是有
22
浓密的低云,或空气中
23
湿度比较大时,大气逆辐射就会
24
增强。
1.判断正误。
(1)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2)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