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 MB
  • 2023-04-22 09:48:04 发布

高考地理专题十三环境保护第2课时学案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环境保护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2.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主要的资源问
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具体措施。4.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主要生态环境保护
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学习策略】
从考查内容上,环境保护主要考查了重大环境问题,如:水污染、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等。
侧重于考查问题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治理措施。从考查形式上,多以统计图表以及文字材料呈现
信息,结合问题所在区域图,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题型大多以综合题形式出现,难度一般不大,
内容、材料比较贴近生活。从考查能力上,侧重考查学生读图提取有效信息、运用相关基础知识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环境的伙伴关系思想。可能会继续关注
热点、重大环境问题,仍以图、文资料形式,考查某区域的环境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危害和治
理措施等。备考复习应注意:①注意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②注意人类
工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污染类型;③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具体地分析问题;④注意
我国的突出环境问题以及重大工程、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课堂活动】
考点诠释 1: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探究活动 1: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表 1 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探究活动 2: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对策
①把实行节约放在首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由“高投入、高消耗、
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建立以清洁生产、废弃物高效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
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体系。尽可能延长其耗竭时间。
②积极开源,加强地质勘探,强化从地壳深处与海洋寻找新的资源,增加资源储量。
③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表 2 各种能源的比较
优 点 缺 点 利用形式
我国主要分布地

太阳能
风能
资源 主要问题 直接原因 共同成因
矿产资源 面临枯竭
滥采滥用,利用
率低
资源分布的不
均衡性,资源
的不合理利
用,人口的快
速增长
土地资源
耕地减少和土
地退化
过度利用和不合
理利用
水资源 水资源紧张
过度开采和水污
染,浪费严重

水能
潮汐能
生物能
地热能
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解决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问题。
探究活动 3:尝试理解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分析任何一种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都必须从自然与人文两大方面入手。如分析水资源短缺就是从水
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等自然原因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利用的不合理性等人文原因入手加以分
析的。内容如下:
表 3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产生原因 对策
空间分布不均
时间分布不均
自 然
原因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
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水资源浪费严重
人 为
原因
水资源污染严重
【典型例题】
(2015课标)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
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
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
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考点诠释 2: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探究活动 4:结合具体区域,分析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表 4 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

主要分布区域 产生的主要原因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林区 乱砍滥伐、毁林开荒、

森林火灾与病虫害等
草原退化与
荒漠化
内蒙古、青海、宁
夏、新疆干旱、半
干旱区
过度放牧、过度垦荒、
过度樵采,不合理的
灌溉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

过度围垦、水源不足
生物多样性
锐减
林区、草原、湿地、
近海海域
栖息地萎缩、生存环
境的恶化,人类的过
度捕猎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东南丘

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