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 MB
- 2023-04-22 00:52:06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定位]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2.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
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人类①畏惧、崇拜自然。
2.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②主宰自然
(1)原因:农业的出现,人类对自然的③依赖性大大减弱;④工业文明提升了人在自然界中的
地位。
(2)人与自然:人类在战胜自然的同时,⑤盲目乐观,开始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主宰,⑥无视自
然的存在。
(3)环境问题:人与环境对抗开始出现,如在局部地区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引起⑦土地荒漠
化和水土流失,物种减少,⑧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工业排污造成了严重的⑨环境污染
等。
3.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
(1)原因: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保持同环境的平衡和⑩协调,
才能生存和发展。
(2)人与自然:人们确立尊重自然、与自然⑪和谐相处的思想。
(3)标志: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⑫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
思考
1.古代,人类畏惧、崇拜自然,因此没有环境问题出现,你认为呢?
答案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古代,有自然灾害,人们的群体采集和狩猎也会给生物资源造
成破坏,引起部分物种灭绝,这些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只是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
严重。
世纪末,人类认为自己是“自然之王”;20 世纪末,人类把自己看作是“自然之子”。请谈谈
你对这种观念变化的理解。
答案 从 19世纪末至 20世纪末,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由“自然之王”到“自然之子”。人类
这种观念的变化,说明了人与环境关系趋向和谐,人类已经认识到人类源于自然,必须有意
识地保护自然。
二、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1.传统伦理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⑬规范和约束。
2.环境伦理观: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要与自然环境保持⑭和谐与平衡关系。
3.环境伦理观与传统伦理观的区别:不仅表现在人类行为中⑮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上,而且还
表现在⑯人类与自然的利益关系上。
思考
3.环境伦理观的含义是什么?它涉及哪些问题?
答案 环境伦理观的含义:环境伦理观主要是指人对自然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
之间的关系时,什么是正当、合理的行为,以及人类对于自然应当承担怎样的义务等道德问
题。
探究点一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读“人类文明发展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是畏惧和崇拜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区域性环境问题蔓延到全球出现在________阶段( )
A.① B.② C.③ D.④
(3)培根有一句名言:“要命令自然,就要征服自然。”该观点反映的是哪个阶段的人地关系
思想?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4)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A (2)C (3)③或工业文明阶段。无视自然、征服自然。 (4)D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
展阶段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不相同。如下表:
阶段
生产力与
科技水平
人地关系 对环境的影响
第一阶段 低下 人类畏惧、崇拜自然 影响很小,局部地区生物资源受到
一定的破坏
第二阶段 提高
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
宰自然
环境问题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的生存
与发展;生态系统变得简单脆弱,
环境污染严重,环境问题从区域蔓
延到全球
第三阶段 很高
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
协调发展
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确立了尊重
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环
境问题开始改善
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
境变得脆弱。 (3)农业生产活动: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原因: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
性。
解析 本...
[学习目标定位]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2.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
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人类①畏惧、崇拜自然。
2.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②主宰自然
(1)原因:农业的出现,人类对自然的③依赖性大大减弱;④工业文明提升了人在自然界中的
地位。
(2)人与自然:人类在战胜自然的同时,⑤盲目乐观,开始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主宰,⑥无视自
然的存在。
(3)环境问题:人与环境对抗开始出现,如在局部地区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引起⑦土地荒漠
化和水土流失,物种减少,⑧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工业排污造成了严重的⑨环境污染
等。
3.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
(1)原因: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保持同环境的平衡和⑩协调,
才能生存和发展。
(2)人与自然:人们确立尊重自然、与自然⑪和谐相处的思想。
(3)标志: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⑫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
思考
1.古代,人类畏惧、崇拜自然,因此没有环境问题出现,你认为呢?
答案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古代,有自然灾害,人们的群体采集和狩猎也会给生物资源造
成破坏,引起部分物种灭绝,这些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只是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
严重。
世纪末,人类认为自己是“自然之王”;20 世纪末,人类把自己看作是“自然之子”。请谈谈
你对这种观念变化的理解。
答案 从 19世纪末至 20世纪末,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由“自然之王”到“自然之子”。人类
这种观念的变化,说明了人与环境关系趋向和谐,人类已经认识到人类源于自然,必须有意
识地保护自然。
二、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1.传统伦理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⑬规范和约束。
2.环境伦理观: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要与自然环境保持⑭和谐与平衡关系。
3.环境伦理观与传统伦理观的区别:不仅表现在人类行为中⑮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上,而且还
表现在⑯人类与自然的利益关系上。
思考
3.环境伦理观的含义是什么?它涉及哪些问题?
答案 环境伦理观的含义:环境伦理观主要是指人对自然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
之间的关系时,什么是正当、合理的行为,以及人类对于自然应当承担怎样的义务等道德问
题。
探究点一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读“人类文明发展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是畏惧和崇拜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区域性环境问题蔓延到全球出现在________阶段( )
A.① B.② C.③ D.④
(3)培根有一句名言:“要命令自然,就要征服自然。”该观点反映的是哪个阶段的人地关系
思想?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4)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A (2)C (3)③或工业文明阶段。无视自然、征服自然。 (4)D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
展阶段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不相同。如下表:
阶段
生产力与
科技水平
人地关系 对环境的影响
第一阶段 低下 人类畏惧、崇拜自然 影响很小,局部地区生物资源受到
一定的破坏
第二阶段 提高
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
宰自然
环境问题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的生存
与发展;生态系统变得简单脆弱,
环境污染严重,环境问题从区域蔓
延到全球
第三阶段 很高
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
协调发展
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确立了尊重
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环
境问题开始改善
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
境变得脆弱。 (3)农业生产活动: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原因: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
性。
解析 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