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 MB
- 2023-04-21 23:40:07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定位] 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
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树立地理环境整体观。3.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
境问题。
一、生态环境问题
1.概念: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突出表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二、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
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1)森林覆盖率低。
(2)人均拥有量少。
(3)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西南、东北、东南多,西北、华北较少。
(4)林产品供需矛盾突出。
(5)社会、经济、环境对森林多种效益的需求不断增加。
2.我国草场资源现状
(1)草原面积广大,居世界第二位。
(2)草场退化严重,生产力不断下降。
思考
1.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答案 主要分布地区:①全国最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以天然林
为主;②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以天然林为主;③东南林区——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以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
三、水土流失
1.我国的水土流失
(1)主要分布区: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
(2)类型:水蚀、风蚀。
2.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 地形、地质、植被、降雨、土壤、风力、冻融等
人为因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开矿修路等
3.危害
(1)直接后果: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壤肥力,导致
土地生产力下降。
(2)长期危害:流域源头和上游的植被破坏造成流域的水土流失,导致下游湖、河、水库泥沙
增多,河床抬高,进而引发洪涝灾害。
思考
2.新疆地区会发生水土流失吗?
答案 虽然新疆地区深居内陆,但也有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风、冻融等现象,存在发生水
土流失的地形、地质、植被等自然条件,存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
开矿修路等现象,因此,新疆地区也可能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四、土地荒漠化
1.分布地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和绿洲边缘区。
2.影响因素
(1)重要因素:自然地理条件,但其作用过程比较缓慢。
(2)主导因素:人类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活动。
3.危害
(1)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2)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3)形成沙尘暴影响其他地区。
思考
3.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答案 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分缺乏,植被一旦破坏,水分很容易散失,但是恢复很难。
五、生物多样性减少
1.生物多样性现状
(1)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2)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2.原因:主要是人类各种活动造成的。
(1)大面积森林砍伐、火烧和农垦,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以及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
了大量土地。
(2)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等。
(3)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
(4)土壤、水和空气污染。
探究点一 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
探究活动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图中反映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我国现有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面积天然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 A处荒漠化与清代的什么政策有关?
答案 (1)人口剧增,所需耕地面积扩大,天然林遭破坏。
(2)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等
(4)“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移民守边,开放蒙禁”。
反思归纳 植被破坏的表现及危害
探究点二 水土流失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山西汾河流域的吕梁山脉曾是一个著名的森林地区,也是汾水的水源涵养地。现在的吕梁山
仅在主峰附近存在一片森林,大片林区已不复存在。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
宫室、营造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4...
[学习目标定位] 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
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树立地理环境整体观。3.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
境问题。
一、生态环境问题
1.概念: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突出表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二、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
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1)森林覆盖率低。
(2)人均拥有量少。
(3)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西南、东北、东南多,西北、华北较少。
(4)林产品供需矛盾突出。
(5)社会、经济、环境对森林多种效益的需求不断增加。
2.我国草场资源现状
(1)草原面积广大,居世界第二位。
(2)草场退化严重,生产力不断下降。
思考
1.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答案 主要分布地区:①全国最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以天然林
为主;②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以天然林为主;③东南林区——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以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
三、水土流失
1.我国的水土流失
(1)主要分布区: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
(2)类型:水蚀、风蚀。
2.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 地形、地质、植被、降雨、土壤、风力、冻融等
人为因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开矿修路等
3.危害
(1)直接后果: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壤肥力,导致
土地生产力下降。
(2)长期危害:流域源头和上游的植被破坏造成流域的水土流失,导致下游湖、河、水库泥沙
增多,河床抬高,进而引发洪涝灾害。
思考
2.新疆地区会发生水土流失吗?
答案 虽然新疆地区深居内陆,但也有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风、冻融等现象,存在发生水
土流失的地形、地质、植被等自然条件,存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
开矿修路等现象,因此,新疆地区也可能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四、土地荒漠化
1.分布地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和绿洲边缘区。
2.影响因素
(1)重要因素:自然地理条件,但其作用过程比较缓慢。
(2)主导因素:人类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活动。
3.危害
(1)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2)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3)形成沙尘暴影响其他地区。
思考
3.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答案 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分缺乏,植被一旦破坏,水分很容易散失,但是恢复很难。
五、生物多样性减少
1.生物多样性现状
(1)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2)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2.原因:主要是人类各种活动造成的。
(1)大面积森林砍伐、火烧和农垦,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以及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
了大量土地。
(2)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等。
(3)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
(4)土壤、水和空气污染。
探究点一 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
探究活动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图中反映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我国现有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面积天然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 A处荒漠化与清代的什么政策有关?
答案 (1)人口剧增,所需耕地面积扩大,天然林遭破坏。
(2)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等
(4)“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移民守边,开放蒙禁”。
反思归纳 植被破坏的表现及危害
探究点二 水土流失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山西汾河流域的吕梁山脉曾是一个著名的森林地区,也是汾水的水源涵养地。现在的吕梁山
仅在主峰附近存在一片森林,大片林区已不复存在。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
宫室、营造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