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 MB
  • 2023-04-21 22:44:04 发布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主要灾种了解自然灾害第一节地质灾害教学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一节 地质灾害
    
                     地震灾害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2016年 2月 6日凌晨 3时 57分,台湾高雄发生里氏级地震。震中位于高雄市美浓区(北
纬度,东经度),震源深度 16.7 km。
思考探究:(1)试分析这次地震的类型。
提示:按震源深度属浅源地震;按成因机制属构造地震。
(2)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吗?为什么?
提示:是。由于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 基础知识要记牢 ———————
1.地震的概念
一定区域内的地面震动现象,它主要是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
放的结果。
2.地震构造
(1)图中 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
(2)D位于等震线上,是指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衡量指标
(1)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
(2)烈度:
①定义: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
②影响因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等。

4.分类
划分方法 主要类型
按震级 微震(<3级)、有感地震(3~5级)、破坏性地震(>5级)
按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70 km)、中源地震(70~300 km)、深源地震(>300 km)
按成因机制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发地震
5.构造地震的发生机制
构造运动使岩石变形积累能量,从而发生破裂和错动。
6.地震的发生过程
发生较大地震时,震中附近地区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感觉到水平晃动。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一、地震的分类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
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 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
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 7%左右。
3.陷落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陷落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
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人工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震动。
二、地震的发生机制分析
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各种地震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世界上发生的地震
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边界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分布带。全球地
震大多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这两个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另
外,板块内部大大小小的断层活动带也是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带。用图表示地震的形成与分布
如下:

三、震级和烈度的区别与联系
1.震级与烈度的区别
概念 计量和单位 影响因素
震级 表示地震的大小
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
出来的,它的单位是“级”,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地震释放的能量
烈度
表示地面遭受的地震影
响和破坏程度
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室内设
施的反应、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及地面破坏现象等综合评定,
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震级、震中距、震源
深度、地质构造、建
筑物性状等
2.震级与烈度的联系
震级越大、烈度越大。一般而言,5 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 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
重大损害。
—————— 方法技巧很重要 ———————
图示法理解影响烈度的因素与烈度之间的关系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江苏高考)2011年 3月 11日,日本近海发生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随后福岛核电
站发生爆炸及核泄漏。读图,完成 1~2题。

1.上图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该地区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  )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2.此次地震海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原因有(  )
①震级高 ②震源较深 ③建筑物抗灾性差
④灾情突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中不同震源深度图例的位置,可知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
度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