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 MB
- 2023-04-21 09:16:06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填一填)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2.地震波
3.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壳(A)
①范围:地球表面以下、a 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②厚度: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 33 千米,海
洋部分平均厚度约 6 千米。
(2)地幔(B)
①范围: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即莫霍面与 b 古登堡面之间。
②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合称,平均厚度 100~
110 千米。
(3)地核(C)
①范围: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
②物质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3.生物圈
(1)组成: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
(2)意义:与地壳(或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
态系统。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做一做)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 )
A.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B.物质组成和化学元素的不同
C.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
D.地球内部厚度的变化
解析: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的
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地震波的
上述性质来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的。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 2~3 题。
2.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C )
A.①为地壳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解析:图示①表示地面以上 12~55 km 范围,判断为大气层中的
平流层;②表示地面以下陆地 33 km 以内,为地壳;③表示地下 80~
400 km 范围,判断为软流层;④表示地下 2 900~5 000 km 范围,判
断为外核。
3.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陆地厚度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①为平流层,随高度升高,气温升高,A
错误;②表示地壳,厚度分布不均,陆地平均厚度为 33 km,海洋平
均厚度为 6 km,B 正确;③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其组成物质是固
态,横波能通过,C 错误;④为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或液态,D 错
误。
主题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2016 年 4 月 14 日晚至 15 日凌晨,日本九州熊本县发生多次最大
震级达里氏 6.5 级强烈地震,截至当地时间 15 日凌晨 1 时,监测到 54
次余震。据日本 NHK 最新消息,目前地震已造成 9 人死亡,950 余人
受伤。
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的人们有怎样的震感?
提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
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读地球内
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 1~2 题。
1.下列有关图示内容的判断,正确的是( D )
A.A 表示岩石圈,由固体组成
B.B 表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
C.M 表示古登堡面
D.F、G 表示地核,F 由非固体物质组成
解析:根据圈层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M、N 分别为莫霍
面和古登堡面;A 为地壳;B、C 之间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F、
G 表示地核,分别为外核和内核。
2.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B.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
C.M 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在 N 界面下横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纵波则完全消失
解析: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
下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地震波可以通过软流层。
3.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D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解析: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是岩浆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
冷却形成的,岩浆直接来自地幔。
主题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当前最大下潜
深度为 7 062 米,最大工作...
(填一填)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2.地震波
3.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壳(A)
①范围:地球表面以下、a 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②厚度: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 33 千米,海
洋部分平均厚度约 6 千米。
(2)地幔(B)
①范围: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即莫霍面与 b 古登堡面之间。
②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合称,平均厚度 100~
110 千米。
(3)地核(C)
①范围: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
②物质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3.生物圈
(1)组成: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
(2)意义:与地壳(或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
态系统。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做一做)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 )
A.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B.物质组成和化学元素的不同
C.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
D.地球内部厚度的变化
解析: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的
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地震波的
上述性质来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的。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 2~3 题。
2.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C )
A.①为地壳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解析:图示①表示地面以上 12~55 km 范围,判断为大气层中的
平流层;②表示地面以下陆地 33 km 以内,为地壳;③表示地下 80~
400 km 范围,判断为软流层;④表示地下 2 900~5 000 km 范围,判
断为外核。
3.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陆地厚度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①为平流层,随高度升高,气温升高,A
错误;②表示地壳,厚度分布不均,陆地平均厚度为 33 km,海洋平
均厚度为 6 km,B 正确;③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其组成物质是固
态,横波能通过,C 错误;④为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或液态,D 错
误。
主题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2016 年 4 月 14 日晚至 15 日凌晨,日本九州熊本县发生多次最大
震级达里氏 6.5 级强烈地震,截至当地时间 15 日凌晨 1 时,监测到 54
次余震。据日本 NHK 最新消息,目前地震已造成 9 人死亡,950 余人
受伤。
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的人们有怎样的震感?
提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
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读地球内
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 1~2 题。
1.下列有关图示内容的判断,正确的是( D )
A.A 表示岩石圈,由固体组成
B.B 表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
C.M 表示古登堡面
D.F、G 表示地核,F 由非固体物质组成
解析:根据圈层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M、N 分别为莫霍
面和古登堡面;A 为地壳;B、C 之间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F、
G 表示地核,分别为外核和内核。
2.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B.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
C.M 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在 N 界面下横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纵波则完全消失
解析: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
下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地震波可以通过软流层。
3.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D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解析: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是岩浆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
冷却形成的,岩浆直接来自地幔。
主题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当前最大下潜
深度为 7 062 米,最大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