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7.00 KB
- 2023-04-21 08:48: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填一填)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1)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
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2)分类:图中 A 表示横波,B 表示纵波。
(3)特征Error!
(4)波速变化:
①在地下 33 千米的 C 处(指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在地下 2 900 千米的 D 处:A 波完全消失,B 波传播速度突然
下降。
2.圈层划分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界面:图中 C 为莫霍界面,D 为古登堡界面。
(3)圈层:由内向外 E+F 为地核,G 为地幔,H 为地壳。
3.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岩石圈不等于地壳。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部分。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它是地球
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水圈
(1)组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2)特点: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3.生物圈Error!
(做一做)
1.判断题
(1)横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 )
(2)全球地壳的厚度是均匀的。( × )
(3)水圈的水是不停流动的,是最活跃的圈层。( × )
2.选择题
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C )
A.外地核 B.岩石圈下部
C.软流层 D.地壳下部
解析: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
3.填图题
写出数字符号的含义。
①莫霍界面,②地幔,③地核,④大气圈,⑤生物圈,⑥水圈。
主题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2018 年 3 月 20 日 17 时 22 分,台湾台南市(北纬 23.33 度,东经
120.52 度)发生 5.1 级地震,震源深度 14 千米,福建多地均有震感。
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的人们有怎样的震感?
提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
和地核三个圈层,具体比较见下表。
图示法理解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
坚硬的外壳。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
层以上)。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读下图完成
1~2 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解析: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
为外核,③为内核;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甲波
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在地幔中也可通过。
2.图中的 X 处即为( B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的交界
D.内核与外核的交界
解析:X 为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主题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2017 年 5 月 23 日,“蛟龙号”完成在世界海洋最深处下潜 4 811
米的任务,潜航员在水下停留近 9 小时,海底作业时间达 3 小时 11 分
钟。
蛟龙号下潜的位置处于地球的哪个圈层?
提示:该位置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中的水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的特点比较
外部圈
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
组成的包围地球
的复杂系统
气体和悬浮物,主
要成分是氮和氧
地球自然环境的
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
成的连续但不规
则的圈层
地表水、地下水、
大气水、生物水等
处于不间断的循
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
其生存环境的总
称
生物及其生存环
境
占有大气圈的底
部、水圈的全部和
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
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 1~2 题。
1.图中所示的圈层 A、B、C 分别是( D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2.A 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D )
①只...
(填一填)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1)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
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2)分类:图中 A 表示横波,B 表示纵波。
(3)特征Error!
(4)波速变化:
①在地下 33 千米的 C 处(指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在地下 2 900 千米的 D 处:A 波完全消失,B 波传播速度突然
下降。
2.圈层划分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界面:图中 C 为莫霍界面,D 为古登堡界面。
(3)圈层:由内向外 E+F 为地核,G 为地幔,H 为地壳。
3.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岩石圈不等于地壳。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部分。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它是地球
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水圈
(1)组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2)特点: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3.生物圈Error!
(做一做)
1.判断题
(1)横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 )
(2)全球地壳的厚度是均匀的。( × )
(3)水圈的水是不停流动的,是最活跃的圈层。( × )
2.选择题
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C )
A.外地核 B.岩石圈下部
C.软流层 D.地壳下部
解析: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
3.填图题
写出数字符号的含义。
①莫霍界面,②地幔,③地核,④大气圈,⑤生物圈,⑥水圈。
主题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2018 年 3 月 20 日 17 时 22 分,台湾台南市(北纬 23.33 度,东经
120.52 度)发生 5.1 级地震,震源深度 14 千米,福建多地均有震感。
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的人们有怎样的震感?
提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
和地核三个圈层,具体比较见下表。
图示法理解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
坚硬的外壳。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
层以上)。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读下图完成
1~2 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解析: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
为外核,③为内核;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甲波
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在地幔中也可通过。
2.图中的 X 处即为( B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的交界
D.内核与外核的交界
解析:X 为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主题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2017 年 5 月 23 日,“蛟龙号”完成在世界海洋最深处下潜 4 811
米的任务,潜航员在水下停留近 9 小时,海底作业时间达 3 小时 11 分
钟。
蛟龙号下潜的位置处于地球的哪个圈层?
提示:该位置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中的水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的特点比较
外部圈
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
组成的包围地球
的复杂系统
气体和悬浮物,主
要成分是氮和氧
地球自然环境的
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
成的连续但不规
则的圈层
地表水、地下水、
大气水、生物水等
处于不间断的循
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
其生存环境的总
称
生物及其生存环
境
占有大气圈的底
部、水圈的全部和
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
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 1~2 题。
1.图中所示的圈层 A、B、C 分别是( D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2.A 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D )
①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