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 MB
- 2023-04-21 08:40:06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2 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填一填)
一、昼夜交替和时差
1.昼夜交替
(1)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线 AOB 为晨线。
(3)周期:1 个太阳日,即 24 小时。
(4)晨昏线(圈):
①概念: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②意义: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分界线。
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有昼夜更替现象,这样昼夜交替
的周期为一年。
2.时差
(1)地方时。
①成因。
(2)区时与时区。
(3)国际日界线。
①目的: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
②内容:原则上以 180°经线为界线。
③意义:“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日期分界线除国际日界线外,还有自然分界线即零点时刻线(地方
时为 0 点的经线)。
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做一做)
1.判断题
(1)晨线上的时间是 6 点,昏线上的时间是 18 点。( × )
(2)东经 120°和东经 121°的区时相同。( √ )
(3)在地球表面上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 )
2.选择题
(1)同一经线上的各地( B )
A.日出的时刻相同 B.地方时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季节变化相同
解析:同一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是相同的。
(2)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移方向正确的是( C )
A.北半球向东偏 B.南半球向西偏
C.北半球向右偏 D.南半球向东偏
解析: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
向左偏。
主题一 昼夜交替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诗中所反映的农民的劳动方式受哪种地理现象的影响?
提示:昼夜交替。
(2)你能解释这种地理现象出现的原因吗?
提示:①地球本身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②地球的自
转。
晨昏线的构成、特点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
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 1~2 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C )
①昼夜的交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图中只能演示出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不能演示出四季
的更替和运动物体偏向。
2.图中 P 地( A )
A.位于晨线上 B.位于昏线上
C.当地时间 6 时日出 D.当地时间 8 时日出
解析:图中 P 点应位于晨线上。
主题二 时差
有一个故事:有位年轻的孕妇乘坐海轮时于区时某年 12 月 31 日
23 时 30 分,首先生下一个女孩,然后过了 1 个小时,又生下了一个男
孩。按照实际日期计算,后生的男孩反而是哥哥,先生的女孩却是妹
妹。
(1)针对材料中的状况,你知道为什么吗?
提示:孕妇生下女孩后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再生下男孩时,
因日期要减去一天从而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2)你能计算出男孩的出生时间吗?
提示:某年 12 月 31 日 0 时 30 分。
1.地方时
(1)早晚判断。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的甲、乙(如上图)相比,乙地相对
位置偏东,乙地时刻较早。
(2)同一经线等时。
上图中,甲、丙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3)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 分钟×两地经度差/1°
①经度差:同减异加(同为东经或西经相减;一个东经和一个西经
相加)。
②时间差:东加西减(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边用加,所求地点
在已知地点西边用减)。
如图中甲与丁的经度相隔 60°,地方时相差 4 个小时,按“东加西
减”原则计算,若丁地的地方时为 6 时,则甲地为 2 时。
2.区时
3.日界线
(1)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
①自然界线:即 0(或 24)时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
东过 0(或 24)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 0(或 24)时所在经
线日期要减一天。
②人为界线: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 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
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界线”。自西
向东过国际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国际日界线要加一天。
(2)日期变更。
(3)日期范围。
若地球上新一天开始于零时经线与 180°经线重合时,之后随零时
经线西移,“今天”的范围逐渐扩大,“昨天”...
(填一填)
一、昼夜交替和时差
1.昼夜交替
(1)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线 AOB 为晨线。
(3)周期:1 个太阳日,即 24 小时。
(4)晨昏线(圈):
①概念: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②意义: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分界线。
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有昼夜更替现象,这样昼夜交替
的周期为一年。
2.时差
(1)地方时。
①成因。
(2)区时与时区。
(3)国际日界线。
①目的: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
②内容:原则上以 180°经线为界线。
③意义:“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日期分界线除国际日界线外,还有自然分界线即零点时刻线(地方
时为 0 点的经线)。
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做一做)
1.判断题
(1)晨线上的时间是 6 点,昏线上的时间是 18 点。( × )
(2)东经 120°和东经 121°的区时相同。( √ )
(3)在地球表面上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 )
2.选择题
(1)同一经线上的各地( B )
A.日出的时刻相同 B.地方时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季节变化相同
解析:同一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是相同的。
(2)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移方向正确的是( C )
A.北半球向东偏 B.南半球向西偏
C.北半球向右偏 D.南半球向东偏
解析: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
向左偏。
主题一 昼夜交替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诗中所反映的农民的劳动方式受哪种地理现象的影响?
提示:昼夜交替。
(2)你能解释这种地理现象出现的原因吗?
提示:①地球本身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②地球的自
转。
晨昏线的构成、特点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
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 1~2 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C )
①昼夜的交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图中只能演示出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不能演示出四季
的更替和运动物体偏向。
2.图中 P 地( A )
A.位于晨线上 B.位于昏线上
C.当地时间 6 时日出 D.当地时间 8 时日出
解析:图中 P 点应位于晨线上。
主题二 时差
有一个故事:有位年轻的孕妇乘坐海轮时于区时某年 12 月 31 日
23 时 30 分,首先生下一个女孩,然后过了 1 个小时,又生下了一个男
孩。按照实际日期计算,后生的男孩反而是哥哥,先生的女孩却是妹
妹。
(1)针对材料中的状况,你知道为什么吗?
提示:孕妇生下女孩后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再生下男孩时,
因日期要减去一天从而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2)你能计算出男孩的出生时间吗?
提示:某年 12 月 31 日 0 时 30 分。
1.地方时
(1)早晚判断。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的甲、乙(如上图)相比,乙地相对
位置偏东,乙地时刻较早。
(2)同一经线等时。
上图中,甲、丙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3)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 分钟×两地经度差/1°
①经度差:同减异加(同为东经或西经相减;一个东经和一个西经
相加)。
②时间差:东加西减(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边用加,所求地点
在已知地点西边用减)。
如图中甲与丁的经度相隔 60°,地方时相差 4 个小时,按“东加西
减”原则计算,若丁地的地方时为 6 时,则甲地为 2 时。
2.区时
3.日界线
(1)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
①自然界线:即 0(或 24)时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
东过 0(或 24)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 0(或 24)时所在经
线日期要减一天。
②人为界线: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 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
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界线”。自西
向东过国际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国际日界线要加一天。
(2)日期变更。
(3)日期范围。
若地球上新一天开始于零时经线与 180°经线重合时,之后随零时
经线西移,“今天”的范围逐渐扩大,“昨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