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 MB
- 2023-04-21 08:20:07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填一填)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地域分异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2.陆地自然带
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2.形成基础:热量。
3.分异规律:中纬度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
4.分异表现Error!
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分异原因:海陆分布。
2.形成基础:水分变化。
3.分异规律: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
漠带。
4.分布地区: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2.形成基础:水热状况差异。
3.分异
规律
Error!
(看一看)
[教材 P93~94 活动]
1.常绿阔叶林、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高山灌木林。
2.高山草甸在南坡位于 4 500~4 800 米之间,在北坡位于 4 000~
4 800 米之间。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因为南坡为迎风坡,水热条件比较
好,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高;北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气温
相对较低,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低。
3.不会。因为两者的水热状况存在差异,因此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必然有差别。
(做一做)
1.判断题
(1)自然带都具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 √ )
(2)“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
地域分异规律。( × )
(3)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
2.选择题
造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出现的基础是( B )
A.海陆分布 B.太阳辐射
C.海拔 D.地形
解析:由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导致不同纬度热量条件存
在差异,形成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填表题
在表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主题一 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
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造成诗中两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海陆位置的不同。
(2)两地区的景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
提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
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判断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
向。一般情况下,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
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
内陆自然带的变化。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
A→F 和①→⑥共 12 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 1~2 题。
1.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甲图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乙图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③从 A 地到 F 地,经度发生变化
④从①地到⑥地,纬度发生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甲图 A→F 热量逐渐减少,是因为纬度逐渐增高,体现了从
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乙图从⑥→①水分逐渐减少,是因为距
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 D 和④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
正确的是( B )
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疏林草原带
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C.可能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
D.可能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从图中可见 D 的积温在 4 000 ℃左右,④地区的降水在 600
毫米左右,据水热状况可判断该地应该在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
风气候,对应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主题二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古诗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提示:山地的垂...
(填一填)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地域分异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2.陆地自然带
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2.形成基础:热量。
3.分异规律:中纬度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
4.分异表现Error!
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分异原因:海陆分布。
2.形成基础:水分变化。
3.分异规律: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
漠带。
4.分布地区: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2.形成基础:水热状况差异。
3.分异
规律
Error!
(看一看)
[教材 P93~94 活动]
1.常绿阔叶林、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高山灌木林。
2.高山草甸在南坡位于 4 500~4 800 米之间,在北坡位于 4 000~
4 800 米之间。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因为南坡为迎风坡,水热条件比较
好,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高;北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气温
相对较低,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低。
3.不会。因为两者的水热状况存在差异,因此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必然有差别。
(做一做)
1.判断题
(1)自然带都具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 √ )
(2)“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
地域分异规律。( × )
(3)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
2.选择题
造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出现的基础是( B )
A.海陆分布 B.太阳辐射
C.海拔 D.地形
解析:由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导致不同纬度热量条件存
在差异,形成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填表题
在表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主题一 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
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造成诗中两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海陆位置的不同。
(2)两地区的景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
提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
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判断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
向。一般情况下,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
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
内陆自然带的变化。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
A→F 和①→⑥共 12 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 1~2 题。
1.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甲图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乙图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③从 A 地到 F 地,经度发生变化
④从①地到⑥地,纬度发生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甲图 A→F 热量逐渐减少,是因为纬度逐渐增高,体现了从
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乙图从⑥→①水分逐渐减少,是因为距
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 D 和④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
正确的是( B )
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疏林草原带
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C.可能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
D.可能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从图中可见 D 的积温在 4 000 ℃左右,④地区的降水在 600
毫米左右,据水热状况可判断该地应该在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
风气候,对应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主题二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古诗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提示:山地的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